如果我曾有对圣诞节有印象,一定是在大学里的某个,那个我曾没去过的圣诞节晚会,听姐妹们描述那个化妆舞会的种种传闻,还有那里的一个失落的某人。
所以我从来不过什么圣诞节,谈不上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我对这样的节日一般都有点无所谓。不过我记得2009年的圣诞节,有朋友在庙里祈福,说也帮我祝福了。我当时笑说,你真是搞中西合璧的节日祝福啊。当时,想起这件事情还是觉得很温暖,不管如何,有人记得你,并为你祝福,那是很幸福的,远远胜过那些你把他当回事他却问你是谁,也未必把祝福这类的心意当成一回事的人。
平安夜,家人在饭桌上聊,说到圣诞节礼物,告诉小瓜说只要肯祈祷,圣诞老人是可以听到你的想法的,所以一定要祈求圣诞礼物噢,小瓜当时就在饭桌上说:上帝啊,请你告诉圣诞老人一声,我很想得到独狼的溜溜球。我们被他认真的样子弄得大笑起来。晚上上床前,我又告诉他说,只要你睡好后,在心里默默祈祷10遍以上,便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圣诞礼物,因为圣诞老人一定会听到的。小瓜天真地问:10遍够了吗?是不是100遍更好。我说越多遍越可靠,最少10遍吧。小瓜立马说:我要祈祷11遍,圣诞老人一定会听见的。据说小瓜晚上在半梦半醒之间在自己的枕头下面摸索了很多回,终于在凌晨的时候摸到了他想要的圣诞礼物,欣喜若狂。我们也都很开心,告诉小瓜圣诞老人一定是像一阵风一样地从门缝里进来送礼物的,然后悄无声息就走了。但是小瓜对这个中国产的溜溜球还这么贵圣诞老人是如何搞到手比如是不是偷的这个问题很疑惑。我们告之圣诞老人有钱的很,他一定是买来的,绝对不会是偷的。小瓜这回觉得释然了很多,他说多么希望再祈祷他能送我点别的东西啊,我说,那只有等到下一个圣诞节了。下一个圣诞节,他还会相信圣诞老人吗?
圣诞节,去了上海,坐了最快的那个时速350公里的子弹头一样的高铁,真是很快,45分钟就从杭州到了上海,简直瞌睡都来不及打一个。
大聚会,是某会友成立8周年的聚会,我其实算是一个新丁,虽然是5年前加入,因为我极少在那里活跃,但是依靠论坛元老的提携,也乐颠颠参加这个聚会。姑娘们话都很多,很开心,她们一定有很多很多往事新事值得交流,我虽然那极少说话,但是我完全能理解她们的心情,就像很多年前我也经常参加这类聚会一样,那种没有隔阂的成员的聚会让人很放松,也很快乐。因为彼此深刻的相识和相知,相容以及相携,这是所谓的爱情也达到不了的广度,当然比爱情的保鲜度更要久。即使同一时间的爱情已经换了好几拨人了,然而友谊的对象却还是固定的那几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友谊,比爱情温暖得多,也生命力长得多。
我在这里最想说的是潜意识控制这回事情,当时是每个人带一个礼物,然后抽签得到对方的礼物,我对面当时坐了一个比我还嫩的新丁,我当时想,我可能会抽到她的礼物,然后我的礼物,我希望我最亲爱的咖啡可以抽到,最后结果果然就是这样。然后有一个日本定居的朋友带来两样小礼物,当时在抽签的时候我默念:我希望得到其中的一样。然后16个人中又是我和咖啡得到那2个小礼物。而之后她说,当时她也一直在祈祷,多么灵验啊。
说到潜意识的力量,某人曾经多次对我说,经常在非明朗情况下运用这个法则,结果甚好。还有一个w同学也告诉我确实很灵验,即使只为了祈祷空余多一个停车位。我微笑,我希望能将这个法则的力量更推而广之,让周围的人更感受它的力量,其实也是发掘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并运用之。
第二天是周日,上海的早晨很清冷,中午之前我乱逛商场,竟然看到一双我极其想要的某款式的靴子,毛茸茸的,很可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也许这是我潜意识控制的结果所以心想事成?
我约了一个朋友,很多年没见过的一个朋友见面。朋友找到我后,我就边走路边不停地看自己的靴子,不停地炫耀,说,你看这靴子不错不错吧。这家伙太习惯我那个自以为是的鬼样子,便一直附和着我说,真漂亮啊真值得啊,我说原产地葡萄牙,难怪这么贵,是不是有牛仔的架势?当然他毫不迟疑地肯定这双靴子质地优良,值得这么贵的价格。过节嘛,他干嘛要打击我呢。
吃饭的地方好奢侈,朋友是杆老烟枪,竟然只有大厅能抽烟,所以他们在偌大的豪华大厅里给摆出一个2人的桌子,很多侍者在背后走来走去,感觉太排场了,感觉像我们包场了一样,就少了电视里面的依依呀呀的小提琴手和法式大餐一道一道的侍者以及夜晚的灯光摇曳。说起这个场景太笑人了,当时没有拍照留恋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认识T10年有余,80年代的复旦大学新闻系的高材生,我看的一些书甚得益于他的推荐,当然10年来他对于我思维的提点也是不容小觑,被他提点过的应该还有不少的人。我问他2011年怎么样才能发点小财呢,不如推荐给我几只股票?这个从事证劵经纪的家伙竟然给了我很不靠谱的答案,意思是想得到电影《华尔街》那里面的好处,得走电影里的指示的那条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路,当然我肯定走不了那条路,就笑一笑就罢了。希望他能指导性的教我看一些书,因为他每年都看大约200本书,当然对于这个学富五车的家伙来说,这不算是很夸张的数字吧,我每年才看2、30本书而已,就已经被一些人推崇了。他推荐我看毛选的某些文章和列宁的某些作品,说可以从里面学到更深刻更犀利的文风。我记得他提及有发展论和方法论,哪天我会看一看的。
谈到很多很多我们当年非常熟悉,而现在联系甚少的一些朋友,明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却一直在战斗在民主和权利第一线的某,在国民的生存和安全问题之间奋斗的某,在理性和感性之间犹疑的某,经历过重大磨难而从不减少内心幽默细胞的某,文风特别棒很有爱玲遗风深刻尖锐的某,诗歌和散文写得特别棒的某,有着灵动眼神和生动手势的大腕某和有着温暖笑容气场迷人的某某,灵魂和现实一直矛盾得迷失了自己方向的某某,有点书生气却不得不在官场犹疑的某某。。。我们在说那些耳熟能详的老朋友的时候,他们的风姿都跳跃了出来,在我眼前极尽生动。。。这一生,不管再走多少远,曾经在这个圈子里活跃过,有些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已经是名人的人们或者某区域内已经是名人的人们,和普通的我们,曾经,若干年的生活,我们如此接近并熟识过。那段岁月,在很多人的一生中,都必将无法磨灭。
更有讨论我们共有的那个圈子的没落,一派遗憾。也许他比我更遗憾,因为他年龄比我大,更传统,所以比较我来更恋旧,我在那个圈子里成就了现在这样的一个我,是一个思维清晰而目标明确的我而已,也许对于我来说,那个圈子我得到的比付出的还多很多,虽然也有不少人说我反映在文中的思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我原来一直是有巨大能量的人呢。如果没有这段时光,我或许只不过是一个小生活范围内思维限制生活禁锢的普通而郁闷的女人而已。有的时候,即使人内心有某种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环境的巨大的推动能量,那么改良效果将微弱得多。这前半生的精彩,很多就在这圈子里混迹的10来年间的岁月里。索幸记录都在,记忆长存。
那个曾经的圈内的聚会还会再有吗?也许不会再有了,时光如流水汩汩向前,有几个人会回头看呢,或者想回头的人已经无力再掀起波澜。幸运的是我回头去看,看到我曾经走过的路,精神之路成长之路,顿生欣慰。感谢那些10多年来在我身边出现的那些不遗余力的鼓励我帮助我成长的朋友,即使那个圈子不再存在,但是,这一生,一定都不会忘记曾经的那些极其亲近关切或者偶尔激烈对战的一些人们。
后来我们换了场地聊,随便一聊便是6个多小时,和睿智的人说话,便会忘记了时间,我从和他的谈话中又长进了不少。睿智的男人让人更丰富,而肤浅的男人只能消耗你的能量,这实在是人际交往之真谛。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对话也是很少见的机会吧,因为他说我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与众不同的(这话我不是第一次听到,臭P一下,哈哈)。所以在我要离开的时候,T说:和你说话真是意犹未尽。虽然上一次见面是在6年前我在上海总公司培训那次,虽然最新一个通话是在1年前我路过上海向他问路,但是每次见面,都好像昨天刚见面过那么熟悉,人到中年,思维和生活都已经成为固态了,因为改变极小,不会再让人生疏。他送我到地铁口,盯着我买好票,直到我进站,才放心离开,这个老朋友10年来一直都把我当任性而不懂事的小女生一样吧。之后不会再有更多的联系,直到下一次见面,依然如昔的亲切和熟悉,这就是朋友吧。
这个圣诞节,很完美。这是我想要的日子,自由掌控,深邃灵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