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钢琴之王李斯特是匈牙利人,我看过他年轻时候的画像,一头齐肩的金发,很帅。还有他中年和老年的画像,即使岁月已经在他额头上刻上了痕迹,岁月变成了睿智和对人间的更广泛的爱,并在他的眼神中传递了出来,依然很帅。
其实李斯特不仅仅是那个时代最杰出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也是那个时候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只是后者被人认知的程度不如前者这般深刻,就比如现在歌词作者远没有抛头露面的歌手这般著名。据说因为这一点,在作曲方面的成就不如钢琴演奏这般被人狂热追捧和认可,李斯特也还是略微有些遗憾的。
书中写到,只要有李斯特的演奏会,门票早就预售一空,那些达官贵人,王室成员,尤其是他们的夫人和小姐,对李斯特的狂热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从存在的一些图画上看到,很多美妇拥族着他,他在这个世界的中心!可见,追星是很早就有的事情,追星几乎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因为人们心中本着对美好的向往和迷恋,因而竭尽所能地去追寻。
如果李斯特只是演奏技巧高潮,而没有长相俊美,只怕无法得到如此多的美人们的追逐。其实对于长相的美,古往今来,男女都是不遗余力地追寻之。因为美好的人和物,都让人心里从视觉到精神都有很愉悦的感受。比如水瓶座的神话传说中,宙斯因为某日得以看见人间的一个特洛伊的王子,长相极其俊美,于是心生仰慕之,用计谋将这个王子骗到天上给他做倒水的侍从。因为这个传说,星座学上说水瓶座的男子一般都是长相比较俊美的。举这个例子表明,男人对于美人尚且如此,主宰宇宙的大神仙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样的小民百姓?所以对于俊美的人内心产生莫名的喜爱的情愫,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求,这完全是很合乎人之常情的。
如果李斯特只是专业素养高超而长相俊美,恐怕追逐他的人也远没有我们所能想象的多。在房龙的专篇里,他几乎将李斯特描述成了一个品性作为上完美到很难超越的人,即使财富和社会地位达到了相当地程度,但是对于某些上层富贵阶层恶意的排挤,他依然不卑不亢;而对于穷人,无论精神还是物质,他都无私奉献自己的爱;他不遗余力地培养和推崇那些尚未成功的音乐人,给他们机会和指导;他不游离在时政之外,在必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主张和力量;他对于女人的爱,专一而热烈。。。。
所以,追逐他的人那么多,尊崇他的人那么多,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个带给人美的感受的人,本身的容貌和品性又是那么的美!如同在我们当代社会,那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无疑比那些只有演技而没有品性的人生命力更长久,因为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能将本性和艺术角色进行完全的分离,如果一个人品性优质,自然会对他的艺术形象的推广产生正面的效应,一个生活道德败坏的人自然会对他的艺术角色给人的感受大打折扣。如同3年前,我狂热迷恋裴勇俊一样,也是因为他这么多那么多的表现卓越的社会案例,让人对他的本性产生了喜欢和崇敬,于是更加欣赏喜欢他的艺术作品。对于明星,有时候喜欢到一定程度,不知道是喜欢了这个人,还是喜欢他的艺术角色。当都美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觉得他的艺术和他的品性完美结合了,只有这样品性的人,才能真正能把握更全面演绎那些优美的艺术。我想李斯特正是如此。
还是回到前面的话题上,李斯特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以下两个女人的例子可以做一个稍微的说明。其中一个有名的公爵夫人,从显贵的家庭中出走,抛弃家庭和李斯特私奔,并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女,后来因为情感破裂两人分手。之后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女人,她是俄国卡罗琳公主,她抛弃了丈夫追随李斯特,且她本人是一个非常智慧且才华横溢的女子,李斯特甚至说,愿意少活几年换来多次和她交流的机会,因为每次交流能让李斯特受益良多。她在俄国拥有非常惊人的财富,她的丈夫不愿意离婚,威胁拿走她所有的财产。她为了爱情宁愿失去这所有,和李斯特私奔到维也纳定居,一直陪伴他到最后,并且对于李斯特的事业起大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说服他放弃颠沛流离的演奏生涯开始进行音乐创作,开创了李斯特的另外一个辉煌。
但是因为教会的不许离婚的制度,和卡罗琳公主前夫的不断干扰,李斯特和卡罗琳公主一直未能结婚。这对于这对如此相爱的男女来说,不能冠以对方的称谓,无论如何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写这篇文字,与其说我对音乐感兴趣,不如说我对人生更感兴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