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看吴晓波的《激情三十年》这本书,觉得意犹未尽,晚上又在电脑上看了第一财经频道改编的电视系列剧《激荡1978~2008》,正如推荐这本书给我的前任老总一样,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不仅仅是对于中国经济制度的变革有所了解,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兴衰有所了解,对于在这几十年的漩涡中的生力军——人的命运你会有更一步的感触。
昨天有集里面讲到80年代最著名的国营企业的改革家步鑫生,是浙江海盐衬衫总厂的厂长,在那个年代留下了非常绚烂的一章。他首先提出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极大地刺激了生长力。在相关舆论的报道下,他成了名盛一时的改革大师。之后的功名和应酬几乎将他淹没,他在这样的浪潮中渐渐迷失了自己。后来因为没有精力打理原本如日中天的生产企业,又刚好遇到经济寒流,于是舆论便又开始一边倒:刚愎刻薄强权等等对这个企业领导人的口诛笔伐又开始了。他不得不辞去了这个总厂长的位置。
书上对于这一段历史并没有详细报答后续,对于电视剧的容量,却有这个可能。于是电视片在后面加了一句:自从步鑫生辞职以后,从此,他一生都在潦倒中渡过。还有一段记者多年后采访他的一段回忆,被舆论一棒子打死的步鑫升强压着一胸腔的愤怒低低地说:我不服气,我不服气。
看到这里,我感到心中一阵悲凉。虽然片后按语说,对于步鑫升这样的改革家,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但是现实中他的悲凉解决让人感到非常痛心和遗憾,是不折不扣的悲情英雄啊。
大概,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就特别喜欢犯这样类似的错误吧。当你很好的时候,锦上添花的人很多很多,当不好的时候,雪中送炭的人很少很少,落井下石的人很多很多。
其实就客观而言,一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完美的,当充分发挥他的有利的那一面的性格的时候,他的价值得到彰显,人们忽略或者完全认为他没有缺点。当环境改变,无法完全面对低势的时候,人们会猛然发现,其实他原来是有缺点的,而且是很大的缺陷,甚至是这些缺陷是完全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
我们的国民从来都不是喜欢辨证的一族,从来都更容易看到自己只想看到的那一面。对于步的结局式的悲剧,让人深思人性的本质。因为他的崛起和倒下,不仅仅只是因为硬性制度的原因,更多的只怕是人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