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汉大学2012届毕业设计作品——《武汉弹起》立体书籍设计

(2012-03-14 21:56:48)
标签:

江汉大学

现代艺术学院

平面设计

2012

毕业作品

书籍设计

武汉

杂谈

分类: 晒设计

设计者:黄家昶

写在前面

    我喜欢绘画与手工,我也喜欢将仅限于自己想象的事物变为现实,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传达我的思想,能打动或感染更多的人。正是因为这个理想,我也为之奋斗着。自从大一进入到现代艺术学院学习平面设计,我开始找到了实现我理想的方式,设计是件需要酝酿的脑力工程,有时做设计也是件努力去做的体力活。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在设计中,学会了做事做人的方法,人生好比做一次设计,提前的规划加上身体力行,一件好的作品才能随之诞生,一个人生才能因此绚烂。

关于选题

    大三下学期学院就安排了关于毕业设计的选题计划,于是2011年的暑假我开始了选择选题的过程。我一直有着想做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的冲动,于是,我选择了书籍设计这一选题方向。我从小便喜欢绘画,于是乎,最初的构想便是利用漫画配以文字,以几米漫画的形式将我的生活表现出来,我将我的想法与魏坤老师商量后,魏老师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正当我满怀信心的准备收集资料的时候,问题便接踵而来。我问起我父母小时候的趣事时,却发现可以搜集到的有趣资料少之又少,对于内容的编纂影响非常的大,当我正在为此事发愁之时,魏老师再次为我的选题提出了建议,我才发现我的选题太过于空与大,不是我想象中那么好把握,于是,这个选题则变成了备选方案。

在前一个选题的失败下,我开始仔细斟酌选题的方向,从资料的收集到制作的难度判定与整体可实施性,我想到做一本值得大家留恋的书,也许班级的纪念册会是一个好的选择。从那一刻起,则开始构思纪念册的基本风格与亮点,时间转瞬即逝,我们便开始了北京专业考察之旅。这一次写生之行对于我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更加明确了我的毕业作品选题方向。

    此次北京专业考察之旅最有看点的当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了,在这里我重新领略到了书籍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做书籍的决心,当看着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时,我才感到书籍的表现力真是无可比拟,难怪平面设计属书籍最难做,一本书不仅要做的有文化,也要有韵味,更要有艺术性,能将这三者结合为一的书籍当属设计的完美表现。

    当看到众多立体书籍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我的脑袋一热,这一刻,我似乎找到梦寐已久的表现方式,我决定做一本最具纪念的立体书籍。于是乎立体书《武汉弹起》在这一刻在我的大脑中渐渐“弹起”。

选题背景

    书籍的发展如今进入了一个改革的时代,电子平台的出现使得电子书成为了当今的主流之一,原因在于电子书没有限制的表现能力,相比之下传统的纸质书显得平凡很多。如何更有效的传达书的内容与内涵成为了人们努力思考的问题。电子书有着强大的表现力却远远没有纸张给人的韵律,普通的纸质书有着丰富的内涵却趋于平凡,当两者的优点集结在一起时便有了新的产物——立体书。有纸张的沉淀感与电子书的强大表现力,立体书受到热烈的追捧,但是复杂的制作使得优秀的立体书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儿童类书籍。赋予立体书新内容,使之面向更广大的群体,将文化涵盖其中,用立体的形式创造一个新的书中世界,当你感叹悠久的文化的时,你同样惊叹这纸构的世界;当你折服在江城的魅力之下时,武汉的辉煌从书中岿然崛起;而你所打开的,已经远远不仅是一本书了。

    立体书在众多读者眼中看来只不过是一种玩具,它趣味但是幼稚。无数的立体书设计都始终停留在儿童故事以及幼儿早教,受众人群长久以来也只是幼儿、儿童。但是在传统的纸质书遭到电子书抨击的社会,年轻人开始追求新的阅读形式,多媒体的广泛传播,使得纸质书籍也开始花尽心思讨好新一代的年轻人们,各种千奇百怪的装帧形式和制作工艺层出不穷,但是立体书由于它强大的互动性也吸引着众多读者。然而立体书为什么仅仅定位于低龄儿童,却不能面向更多的年龄阶层呢?如何做出符合更多年龄层次的立体书?如何把文化融入到立体书中?

选题意义

    目前市场上介绍武汉人文特点及历史文化的书籍中,大多都是海量文字与少量图片相结合的书籍,对于如今快餐文化风靡的社会,这种书籍虽然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但是却不被读者们所接受。以另一种方式描绘武汉,以立体化的形式让具有武汉代表性的建筑景点呈现在书中。读者可以在观看书籍的同时直观的感受武汉的人文气息。更加了解武汉文化、让不知道武汉的人知道武汉;让对武汉有一定了解的人对武汉更加感兴趣;让了解武汉的人看到武汉不同的一面;让更多人对武汉充满兴趣与向往。如今社会的节奏加快,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纸质书籍受到冷落,文化内涵遭到抛弃。

    本书针对文化类书籍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于当代社会人群的阅读方式,采用可动、互动、生动的原则,为文化类书籍形态的发展做出设计,它的存在将会极具市场潜力。相比传统的图文书籍,这种立体化的书籍更受如今大众喜爱,读书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读书,更是五官以及全身心的一种体验,这样的书籍读者阅读后记忆深刻,更是带给读者无尽的阅读乐趣。

创意主线

    《武汉弹起》主要针对如今适应快速阅读的年轻群体,让他们在享受阅读乐趣中了解地方文化。这本书要向读者近距离展示武汉,以立体化的形式让具有武汉代表性的景观呈现在书中。读者可以在观看书籍的同时直接与武汉进行接触,深度感受武汉的人文气息。封面采用书中所选场景拼凑组合而成,将之组成一个大的场景。封面文字采用略显活泼的字体,象征一种新的趣味的文化传达方式,消除严肃的文化带来的读者抗拒感。

    内容上以武汉著名景点为核心,以立体书的形式向读者传达武汉江城的风采。重点选用黄鹤楼、长江大桥、武汉关、红楼、户部巷、古琴台六处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作为书籍内容。风格采用年轻化的商业插画的形式,符合六处景区的色彩调性,尽可能还原景区人文风貌,把武汉带到读者手中。内页结合场景配以详细文字描述的小册子,小册子以以下形式出现,旦完全融于背景图片内,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和谐。书中每一个景点的选择都具有相当的武汉性,能充分表现武汉的地方文化特色与人文景观。

    在书籍的整个设计中,我对于武汉的认识更加充分,也体会到了从前不曾注意的文化细节。把武汉的代表性、文化性、民生性进行呈现,让读者与书产生共鸣。这便是我设计该书想要传递给读者的目的。

设计过程

    前期——研究立体结构、绘制插图

    研究立体结构是个辛苦的过程,不仅要大量研究其他立体书籍的折叠结构,同样也要为自己书籍制作的景点做构图规划与结构规划,如何能更好的表现武汉的景点,同时能够完美的折叠,这是最先需要完成的。

当结构研究要一定程度时,就要开始根据结构进行插图绘制,插图绘制不在仅仅是单纯的绘画,同样需要根据结构进行精确的定位与结构绘制,不仅为绘画增加了难度,当绘制完成后还需进行反复调整,才能算完成初稿。

    中期——制作白模样品与打印样品

    当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后,中期就要进行样稿打印与样品制作,也许之前的研究都很精确,但是当开始制作样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因为印刷、纸张等各种微妙的误差造成的毫厘之别都会造成结构失败,在进行反复的制作后,最后才能确定成品的尺寸。

    后期——制作成书

    成书的制作最后全部由手工打造,虽然依然会有瑕疵,不如机器生产那般精致,但是这本立体书制作带给我的制作经验让我在以后的立体书制作中将更加顺利。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成书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我也不会满足于现状,我会不断进步,让这本书更加完美。

http://s7/middle/4d9bd55egbb3465540f36&690

http://s11/middle/4d9bd55egbb34661438ca&690

http://s1/middle/4d9bd55egbb3466dcd520&690

http://s8/middle/4d9bd55egbb3467954807&690

http://s3/middle/4d9bd55eg791ed73476a2&690


http://s16/middle/4d9bd55egbb346e2fabcf&690


http://s1/middle/4d9bd55egbb3468fb634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