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历史小说《大外交官》书稿审读意见

(2009-01-16 09:18:02)
标签:

历史小说

文化

分类: 探索之路

薛福成,是晚清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和外交家,是无锡人可以引以为荣的杰出人才。将薛福成的奋斗历程与历史贡献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更有效地起到弘扬吴地优秀传统文化、扩大“至德名邦”美誉、激励市民、教育后人的作用。因而将高仲泰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外交官》列为无锡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薛福成生于1833年,卒于1894年,距今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读完长篇历史小说《大外交官》书稿,似有隔世之感。当时清王朝内外交困,列强虎视眈眈,万里边疆告危,中国处于极其深重的危机之中。要写出这样一个满是悲情、耻辱和失望的时代,同时又要写出薛福成、徐寿、黄遵宪这样一批先驱者的痛苦、觉醒与奋挣,实属不易。《大外交官》书稿巧妙地处理了时代与个人、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写出了薛福成内心之忧、策论之深、弱国困境中的外交官形象之大。这一总体的艺术成就,值得给予充分的肯定。

《大外交官》通过薛福成参与办理天津教案、马嘉理被杀案、朝鲜内乱、筹办浙东防务、担任欧洲四国公使、签署了近代史上唯一一个平等的中英滇缅边界条约、在华侨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建立领事馆等几件当时震撼中外的外交活动,展示了薛福成高超的外交智慧。由于作者在参加《无锡人杰》薛福成篇的调研写作过程中已积累了这一方面的大量史料,因而这部小说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不是胡编乱造、随意“戏说”。

为了能够更集中地反映晚清的时代风云与薛福成的外交智慧,作者又巧妙地进行了艺术细节的虚构。如第一章写慈禧太后手下太监安德海出京,强征薛福成座骑一节的虚构,就精彩地带出了晚清的政治上的重大事件及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与宦海风波。最后一章结尾时不写薛福成解任后从海外归来病死上海,而写薛福成在中英两种文本的约稿上签署上自己的名字之后两天,来到剑桥大学礼堂,面对济济一堂的师生开始作政制比较的演讲。这一神来之笔,表明薛福成后期的思想境界已远远超越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洋务运动领导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的思想,同时也把这位外交家的思想与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薛福成本人有很高的思想造诣,因而长篇历史小说《大外交官》也富于理性的思考。但个别章节作者忍不住还要直接跑出来作一些评论,这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此外,人物内心世界的思想冲突、感情波澜也有再开掘、再强化的余地。

我们满怀期待,无锡文坛上将出现更多的像《大外交官》这样的大手笔之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