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感悟出的浪漫人生

标签:
探戈上海阿根廷探戈工作室蔣涓fernando连辉牛娃娃原创杂谈 |
分类: 记实评说 |
我上述这些话乍听有些夸张和无厘头。首先,浪漫按照常识是年轻人的专利,怎么会随年龄递增呢?其次,跳舞按照常识是一种技能,呈钟型分布状,也就是技艺在某个时段达到高潮,然后在年迈时衰退。第三,我们通常说的阿根廷探戈被阿根廷人称为沙龙探戈(Salon Style), 那一进一退、左右交叉、你避我闪、 颈脖急转和圆规式伫立中的踢腿旋腰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激情、体力和速度,这些显然都是与岁月相悖的。
所有这三条可谓言之有理,如果我们是在用左脑跳舞。左脑掌管理性思维,用思想来跳舞,想著下一步如何迈,亦步亦趋跟著思想走,想得越精密,舞步也越熟练。舞者经过理性思维的过滤,最终是为了显示和表演技艺,而非表达自己的感情。表演技艺本身无可非议,舞者随技艺增长会身心欢娱,但这种欢娱还是“身外之物”,技艺到达顶峰之后,享乐效应(hedonic effect)会发生作用,使人产生厌倦,就象最好吃的菜,你天天吃也会腻的。
而真正的阿根廷探戈,不是传说中非洲人引进入布宜诺斯爱立斯郊区的那种我们所熟悉的“阿根廷探戈”,而是布城土生土长的传统阿根廷探戈。这种探戈舞是用右脑来跳的,与技巧无关,完全是沉浸在音乐中的舞者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发地通过与舞伴的互动来表达自己以及双方共通的情感,在舞步中双方不仅淋漓尽致地活出了真实的自己,而且还达到了与对方互通灵感的探戈高潮(Tango High)。
http://s1/middle/4d9bcbd9gef2381447670&690
正因为这种跳舞的过程是发现自己并求达到男女舞伴双方舞中阴阳和谐的过程,真正的阿根廷探戈给人带来的欢乐和意境是无止境的,因为每一段不同的音乐给每个人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男女双方在协调各方的不同反应的过程中达到一种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和谐;就算是相同的音乐,不同的舞伴组合又意味著不同的音乐理解和不同的阴阳和谐;就算是相同音乐相同舞伴组合,不同的年龄又会品出不同的滋味,达到不同的阴阳和谐。比如,年轻舞伴激情多过浪漫,调皮甚于感性;年长的舞伴则更加浪漫,因为经过人生历练后的甜酸苦辣和岁月沉淀出的万般深情都浸泡在这一曲舞步中,这是年轻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浪漫境界。
http://s15/middle/4d9bcbd9gb1d2686f6cce&690
(上图由徐雷所摄)
没去领略真正的阿根廷探戈之前,我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不就是探戈吗?上场拗个造型吸引点眼球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当然男伴要有花头才行。既然Fernando是大师,我还怕跟不好吗?我以前对跳舞是无师自通的,跳舞对我来说多半一看就会,一上场就能跟,不管是探戈、方阵舞还是圆舞狐步的,可这次却让我狼狈不堪。领舞的Fernando老师冲著我直摇头,用英语说:“你又在用大脑思考了⋯⋯你又自说自话擅自出步了⋯⋯你以为我会这么出步,我可没告诉过你啊?我是凭感觉出步的,我感觉还没到,你怎么就这么肯定我会出哪一步呢?⋯⋯”没过几分钟,费老师说了句从发音到语调都100%正确的上海方言:“唉,唉,侬哪能又跟我失去连接了⋯⋯” 我这时思想开起了小差:这家伙不光跳舞了得,还是个语言天才,才来中国一年,上海话说得这么好,据说他可以用上海话接听电话,顺溜地与准丈母娘沟通。给涓妹妹打电话的好多朋友起初都以为她新雇了一位接电话的上海男生⋯⋯就在这时,耳边响起费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唉,唉,给我连接,强点的连接,你还是紧张,你不信任我⋯⋯”
还没到半小时我已经腹肌酸了,唉,这跟以前所有的舞蹈都不同,自己会跳没用(或者说自己以前的跳舞技巧在这非但用不上而且还帮倒忙, 费老师抱怨我老是动不动就踮脚尖),如果不知道如何与对方互动,这舞根本就跳不起来。这舞跳的不是舞伴之间协调的技巧,而是舞伴对音乐感觉的共鸣。这种感觉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舞者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和理解。第二,是理解舞伴的感觉,而理解的前提是对舞伴毫无保留的信任,这种信任的方式是舞者双方上体的重心完全托付于对方,相信对方会支持你,不会让你身体过度前倾而倒地。第三,是将这种对舞伴感觉的理解化成行动,牺牲小我,和谐大我,最高境界是达到阴阳和谐合二为一的探戈高潮。
舞步怎么走在这里是没有太多规范的,完全是自发地跟著感觉走,凭著与舞伴的协调走出一个和谐的共同体。跳舞时,男伴引领女伴,没人知道他会迈出什么样的舞步,连他自己也未必知道,因为他跳舞时是不会去思考“下一步怎么出步”这个问题,而是音乐让他怎么走,他就怎么走。他出什么步子,女方会同时感应到,因为双方的上体重心相互支撑,男方出步的同时还要适应女方的反应,因为女方对音乐的理解可能因为年龄文化和经历不同会与他的理解不同。从自己“体外”的视觉效果看,两人的舞动是自发同步,跳得顺溜时,一对舞伴就好像一个连体人,呈波浪型滑翔,象弹簧般伸缩有度,跳到快节奏的时候,有一种很离奇的弹簧式的视觉效果。而资深女舞者自己“情到深处”时通常都是双目合闭,完全由男伴引领跟著自己的感觉走,说这舞蹈象催眠也不为过。
(上图由徐雷所摄)
对初学者来说,这走步的过程有时候感觉象瑜珈,有时候可能象太极权吧(我不懂太极拳),虽说看别人跳时没什么惊天动地的花招,可实际上这舞对肌肉筋骨关节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如果一个人太紧张或协调功能不灵活,舞后肌肉酸痛也是家常便饭。但我估计,这种舞跳多了,对身体曲线可能会有帮助,因为只有胯以上的部份才可以重心前倾在舞伴身上,从侧面看,这种舞的舞姿就是一条绝美的S型曲线, 不信你去看涓妹妹的侧面身材就知道了。更难的是与舞伴的配合,这里需要阴阳功力并用,火候又要恰到好处,因为阳盛阴衰会导致女方节节败退以致共同体最后解体;而阴盛阳衰又会使共同体反客为主方阵大乱导致共同体最后奔溃。
跳著跳著,我渐渐有了感性的体会。偶尔也会舞出几步让人心旷神怡的境界,更重要的是我一出错步,马上就知道毛病出在哪里了。费老师说我乐感很好,我自觉在对探戈音乐的理解上“调皮诙谐”占了主导地位。跳了顺溜点时,我的思想已经完全不去想怎么出步了,想的更多的是掩藏在这种探戈中的文化和价值理念。
这种探戈似乎很有禅味,看似自相矛盾,但却包含著最终极的和谐。说它自相矛盾,是因为它很注重个人在舞蹈中的“自主权”,它不规定舞步,舞步是个人对音乐理解的衍生物,从这意义上说,这是所有交谊舞中最个人主义的,比如我对音乐的理解舞出的是调皮和诙谐,这正是我个性特征的主流,换一个人,可能舞出的是善感或狂野。但个人主义仅仅是这种舞的一个部份,如果两人都个性太强,这舞根本就跳不起来,因为这不象其他交谊舞,至少还有舞步姿势这一个框架,合作得不好,最多跳得不顺溜;真正的阿根廷探戈舞根本就没有一个框架去支撑舞伴共同体,一合作得不好,马上就自然脱离共同体,所以这需要完全彻底的团队精神,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才能获得终极和谐。阿根廷探戈中如何牺牲小我这个过程本身又有点玄,阿根廷探戈不主张舞伴一方完全牺牲自我去成全对方,相反它主张用相同的能量与对方“抗衡”,才能保持阴阳平衡,协调和适应是在“抗衡”中完成的,没有“抗衡”,共同体立刻散架,就谈不上适应和协调了,“抗衡”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舞伴双方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个性。这比求同存异的观念更进一步,是先异后同,这种“同”是经过磨合之后的“同”,是否定之否定的“同”,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式的委曲求全的“同”。
这种互动方式有点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每两个人之间交往时都有三方:交往者双方和两人互动所产生的共同体。两个好人不一定能相处好,是因为双方没有对“共同体”给予足够的呵护和投入。只有两人都愿意维持和发展这种“共同体”的时候,两人的互动结局才会在磨合中完善。不是说,夫妻关系好的人结婚时间长了会有夫妻相吗?或许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美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这种探戈理念有相似之处,只是不象探戈那么戏剧化, 要达到和谐“共同体”,需要多少相互理解和相互协调,不仅如此,还需要双方取长补短,互相支持,任何牺牲个性的一边倒关系都是无法抵御外来侵略的,也是难以健康持续的,道理很简单:两人中强势的一方没有相称的竞争对手来帮助自己完善,而且光靠一个强者来维持两个人的共同体不如两个中庸人合力维持来得持久。没想到这种很不线性的思维方式通过阿根廷探戈表达出与中国文化很多的相通之处。
跳著跳著,我有些感动。我脑海中跳出涓妹妹的轻盈舞姿和她用舞步走出的人生之路。涓妹妹和我都是向明中学的校友,不光如此,我们又是复旦大学的校友,而且是同系同专业的。我们后来都远离家乡出国深造。 涓妹妹从此便开始了她梦一般精彩绮丽的全球羁旅生涯:上海──悉尼──美国南卡罗来纳──西雅图──布宜诺斯爱立斯──上海。涓妹妹在大学时就是舞会上不可缺少的灵魂人物,到澳洲后,出身于显赫世家的涓妹妹放弃了很多优越的条件和心爱的爱好如跳舞,吃了很多苦,其中包括失去至爱,去适应异域的生活。移民美国后,涓妹妹不光能吃苦,更显出非同一般的勇气和魄力,在举目无亲资源不力的状况下毅然移居西雅图,在那里打出了一番天地。偶尔的机会,将涓妹妹的视线重新带回到她心爱的舞步上,在布宜诺斯爱立斯,热烈的街头探戈重燃起涓妹妹往日的激情。回到西雅图后,她去学了整套的探戈课程,该跳的都跳了,该见的世面也都经历了,但她总觉得还不到位,她需要更深一层的东西,却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直到Fernando出现在她身边。是Fernando的母亲介绍涓妹妹去跟他学真正的阿根廷探戈。
(上图由徐雷所摄)
Fernando是真正的双重文化人,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阿根廷人。他一半时间成长在美国,另一半时间在阿根廷长大,英语西语都是他的母语。他从小耳濡目染真正的阿根廷探戈,对其中蕴涵的文化感同身受,立志要振兴这种已经濒临绝种的艺术。涓妹妹认识他时,他还是法学院的学生,虽然成绩很好,却对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律师的前景不很来电。他是利用课余时间教授探戈舞的。涓妹妹的出现重新点燃起他重振阿根廷探戈的激情之火,一教一学之间,两个志趣相投理念相近的性情中人坠入情网⋯⋯他们放弃了在西雅图的一切,开始了他们六个月的南美之旅。 两人骑著摩托车游历了整个阿根廷的山水村落,遍地寻访阿根廷探戈的真迹,从民间采集长期流传下来的阿根廷音乐精粹。 如今涓妹妹和Fernando的阿根廷探戈工作室中所用的探戈曲目都是独一无二的民间真传,是市面上见不到的。
http://s1/middle/4d9bcbd9gb1d30b997060&690
涓妹妹说了她一件令她难以忘怀的经历。在布宜诺斯爱立斯的一个周末,Fernando带她去参加一个纯阿根廷人社区的舞会,舞厅的设施很简单,来跳舞的人挤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少环肥燕瘦, 什么样的人都有。女宾坐大厅的一端,男宾坐另外一端,男宾一端有几桌,主桌上都是老头子,个个啤酒肚秃发头,还有不少臃肿的胖子。要不是这些人穿著随便,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是舞会的赞助人。
舞会开始了,男宾用眼神邀请女宾,如果女宾同意就用眼神回应,如果女宾没兴趣,就将视线移开,男方就会将视线转移。一般男宾是不会邀请外国女宾的,主要原因是阿根廷人认为外国人肯定不会跳真正的探戈──米隆戞式探戈(国外流传的那种沙龙探戈是宫廷里用来表演的,据Fernando说它之所以流行欧美是因为当时只有有钱人才能出国,所以将沙龙式传到国外,现在除非是布城的夜总会为了招揽游客赚钱,布城的阿根廷人一般是不跳沙龙式的),所以布城的探戈舞会上当地男宾一般只邀请他们认为会跳真正探戈的人。而会跳米隆戞式探戈的女宾也不是守株待兔之辈,不是什么人请她们都会接受的,女宾中通常会相互交流经验,传话说哪个男宾是好手,哪个是蹩脚货,名声好的男宾都供不应求,名声不好的没人接受他们的邀请,坐阵主桌的那伙大肚秃头胖子老头们是全场公认的最佳男宾,也就是说这桌子本身就是级别的标志,他们通常不随便邀请女宾,一定要看到配得上他们的,才会抛出眼神。
Fernando和涓妹妹入场时假装互不相识,因为舞厅的惯例是不招惹成双成对的陌生人,如果大家知道他俩是一对,那他俩一个也别想再找其他舞伴。Fernando先邀请其他女宾跳了几个,然后在最得心应手的探戈曲中,请涓妹妹上场。两人一起舞,全场震惊,主桌上的老头子们傻眼了,居然一个东方女子会跳出这等精彩的阿根廷探戈。之后,主桌上的老汉们全部出动,轮番请涓妹跳舞。涓妹说,那真是一场浪漫的盛宴,老头子们跳的不是舞步,而是他们的经历,这时候看他们,已经不是秃头大肚胖子,他们的眼中是光芒万丈的音乐,他们的舞步是看得见的灵魂之声,听得出的音乐色彩,是抓得住的人生浪漫!假如说Fernando是快乐幽默的精灵,那这些老头子就是浪漫神灵的化身,岁月的沉淀给予舞步的神韵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那才是终极的浪漫。
涓妹妹与Fernando的爱情故事也象这阿根廷探戈,一路走来,走进旋律,越过千山万水,到达东西文化交汇的上海。Fernando第一次到上海,就被这多元的沸腾都市深深吸引,这里与布城有那么多的相通之处:庞大、多元文化、各式各样的群体、充满活力的街道⋯⋯他们决定将上海作为他们传播阿根廷探戈文化的起点。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俩创办的上海阿根廷探戈工作室已经运行得红红火火,他们的学生中有不少是艺术界人士,也有不少文化层次很高的白领群体。Fernando说,他们的宗旨是要将阿根廷探戈文化传承下去,而不是为了搞形式、短期赚快钱。跳阿根廷探戈目的不是为了作秀或摆款,他们不需要这样的客人,他们要的是能认同真正阿根廷探戈文化底蕴的人,这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体验,心里一有杂质,这舞就不能跳。对他们来说,这意味著放弃丰厚的收入来源,因为很多有支付能力的客户不一定认同这种探戈理念,为此,他俩在所不惜。其实目前流行的探戈他俩都跳得一流,教这种探戈赚取快钱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但他们不原意这样做。那份认真,那种热忱,感人至深。
http://s4/middle/4d9bcbd9gb1d2684a6173&690
一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他俩重返上海,并且读到Global Times(环球时报)上有关他俩的故事,我就一阵感慨,感叹他们的勇气和 精神。那时我对阿根廷探戈的理解仅限于市面上流行的那种,他俩的探戈热忱赋予我灵感,曾经写过一首双语诗,想赠涓妹妹的,因为是草稿,所以没有发出。现在初嚐了真正的阿根廷探戈之后,我觉得我诗中对阿根廷探戈的理解不仅幼稚,而且还与真正的阿根廷探戈理念相悖。从很大意义上来说,这两种探戈中舞伴间互动理念的差别是一种人生观的差异,因为探戈舞伴的互动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人生交往理念造就不同的互动方式。我想我还是将拙诗晒出来吧,全当是抛砖引玉,作为一种理念上的对比参照物。
In Honor of J and F
Art
thou crying, Argentina?
Although not loud as tuba.
The rhythm is stunning
While the beat sustaining.
You want to dance. Let's dance.
Bon Cha! Bon Cha!
Bon Cha Cha Cha--Bon Cha!!
'Tis Tango. Oh! 'Tis Tango, Argentina!
阿根廷,你是否在哭泣?
虽然音量未与大号匹敌。
节奏奇丽节拍长持。
篷察!篷察!
篷察察察--篷察!
这是探戈。哦!这是探戈,阿根廷!
Tango, Tango, Argentine Tango,
We swirl in a circle.
While you zig, I surely zag.
When you go forward, I step back.
When I reach out, you slide.
When you turn around, I sway aside.
As we part, we connect with radiance.
As we cross, we touch by brilliance.
探戈,探戈,阿根廷探戈,
我俩不停旋转在一个圈格。
你攻我守在之字中拉锯。
你进我退我们欲迎还拒。
我向你张开双臂你却速离。
你回心转意我却迂回闪避。
分离时心灵射线系成心有灵犀。
交错时艳光四射触引翩鸿嬉戏。
Tango, Tango, Argentine Tango,
As if we were born to tangle.
From Seattle to Shanghai
to Buenos Aires,
We move in sync with the tunes,
spreading the passion flames.
We dance, and dance, in a path
to the lines of the Global Times.
探戈,探戈,阿根廷探戈,
似乎我们生来就要牵萦缠涉。
从西雅图到上海到布宜诺爱利斯,
我俩随舞调一路和谐转驰,
将激情之焰散尽燃遍大地。
我们跳跃、舞动,沿著既定轨迹
到达环球时代字里行间的终极。
Oh! Tango, Tango, Argentina!
We dance from afar,
Following the steps of Evita.
Oh! Mamma Mia!
Cry for me not, Argentina!
Here we are--
It's time for Margarita.
哦!探戈,探戈,阿根廷!
我们的漫舞来自遥远之径,
追随著伊维塔的玉步香馨。
哦!我的妈妈呀!
阿根廷,你不要为我哭泣!
我们已经到此境地--
来杯玛格丽塔鸡尾酒接风缓气。
当然此诗作为一个美丽的误会,是不能献给涓妹妹了(还要央求费老师看了不要笑话我),而真正的阿根廷探戈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将会在探戈的音乐中振翅,在舞步的浪漫中升华。
©H.L.Glennie
有关连线:上海阿根廷探戈工作室
费尔南多(Fernando)的回评:英译中:能向有如你般悟性的人授课是一种极大的快乐。谢谢你称呼我“老师”而非所谓的“大师”,我最大的欢乐来自亲眼目睹人们通过探戈来享受人生的欢娱。你对我的语言能力过奖了⋯⋯我很喜欢中文那简捷却又如此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我近来最中意的表达用语是“用心”,“用心学,用心做”,何不说“用心跳”呢?不要去在乎左脑右脑的!用你的心去感受,向对方打开心扉,让音乐来舞动你。因为说到底,探戈能够提供的最大快乐在于找到相互信任和关爱的至诚感情,这种深情挚爱只能出自心灵。最终让我们在探戈的拥抱中发现对方实现自己⋯⋯
涓妹妹的回评:
"共同体”那两段太精妙了,同感同悟!随着探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探戈里的“游戏规则”和生活里的“游戏规则”很相似。难怪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