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苗王城位于铜仁凤凰机场以北9公里处的松桃县苗族自治县正大乡,东距凤凰县39公里,西距铜仁市25公里。22日早上从凤凰驱车进入贵州,第一站便是参观这“千里苗疆第一寨”。
这去往松桃县的道路西侧新落成不久的高大石牌坊,只是苗王城影视基地的门脸,从这里到达景区售票点,仍有3公里的路程。
景区售票处,每客100元。
穿过骄阳烘烤中的迎龙大道和迎龙广场。
从这里进入苗王城中寨。苗王城是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它占地面积10
平方公里,依据山形水势,前后筑有六个古兵寨。
恰逢周四,游人不多,一路磨蹭前行,遭遇三个丫头截住去路,咿咿呀呀一通歌唱,末了齐整又客气地叫唤:“如果喜欢,就给点儿小费吧”。
分发完小费,继续前行,寻找古寨作为军事堡垒的构建和痕迹。
路遇这个七岁的小姑娘,见我举起相机招呼她,自己大方地摆起了POSE。
古寨内有11 条巷道,巷道内有 11
道寨门,巷道以石墙作为屏障并跟各家的院墙连成一体,
而且有专门迷惑敌人的“直角巷道”,可以引诱敌人进入死胡同而歼灭。形成了有效的军事防御系统。古寨外墙高 3 米 ,宽 80 厘米
,士兵可在城墙上来回巡逻。寨内的吊脚楼为典型苗家特色,“歪门邪道”是古寨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通过几十代苗王的经营,苗王城在明朝时期就有一定规模。
【苗王故居】
苗王城历史上曾经有五位著名的苗王在这里称“王”,最开始是在宣德五年(公元 1430
年)石各野、龙达哥;其次是这里吴姓的祖先“吴不尔”在宣德七年(公元
1432年),以苗王城为军事指挥中心“前后抗击明军十二万之众”。后来明嘉靖十九年(公元
1540年),龙塘的龙许保(民间称龙西波)与苗王城的吴黑苗又在这里称“王”,树起义旗(名“旗张”至今还保存完整)与明军血战 13
年之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嘉靖苗民大起义”。也因为这一连串的起义,而最终导致明王朝在明嘉靖三十三年( 1554
年)于湘黔交界的腊尔山区修筑了一条长达 380 多里的“苗疆边墙” - “中国南方长城”。
苗族妇女阔大的帽子。
金门关下的苗寨风雨桥。
河边的吊脚楼,风雨桥和山上的苗王城下寨。
本来准备登上下寨一看,被一条小蛇截住道路,撤回到金门关定了定神。
金门关是守城的最后一道关卡,从这里入城,能觉出苗王城的气势。
从金门关外的河边回到中寨,登上观景台眺望。河的对岸是苗王城下寨。
苗王城中寨鸟瞰图。
游客必经的竹林山道边做买卖的苗家小姑娘。
经由导游介绍,她用竹叶编制的花卉鸟虫没有标价,给多少,游客自己决定。
天空中的云层移动着投下阴影,时而头顶热汗直冒,时而脸颊丝丝凉意。
10:30分进入景区,12:30回到迎龙广场,摊开导游图发现还有不少遗漏,广播播报13:00有演出。一屁股坐在荫凉的树下,在“我在贵州等你”的歌声中静等演出开始。
用舞蹈平铺直叙苗家生活。
玩火者的出场更为引人瞩目。
将火把从肚腹、手臂、小腿、舌尖一一滚过,赢得满场的欢呼和掌声。
法师的把戏。
两个参与者将两根薄薄的竹条平行握紧于腰间,法师装模作样的施法,
让两根竹条的中段合拢,重叠,交叉。
最后成功的场景,参与者最一目了然,问及这把戏的原因,也更茫然。
13:30,告别苗王城,赶往江口县梵净山。
CAMELPICTORIAL
@ 2013.8.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