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的京城生活,后海,就在我的窗外。没有选择后海就在门外的方式生活,一则因为没有足够的闲,二则没有足够的钱。在京城生活的人都知道,从2009-2010年京城房屋售价和租赁价格又再一次飞了起来,人们想要拥有一处1年或者70年的宜居住所,都很难,用汪峰的歌来演绎:没有住房的老百姓“一直在飞,一直在找”,投资者毫不客气的“一直在飞,一直在炒”。2010的国家地里,网民、ZF、开发商这铁三角之间,也“一直在飞,一直在吵”,只是“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汹汹的数码摄影大潮,让有无摄影经验的人们只要有点儿闲有点儿钱都能很方便的参与其中,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自己的影像记录和摄影实践,轻松的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娱己娱人。不少熟知的大陆摄影人,依然保持着胶片时代的谨慎,继续往自己偏爱的摄影领域深耕细作,并借助数码后期技术往影像艺术拓展、创新,继续获取业内和社会的认同。专业摄影与非专业摄影,一面因为数码技术的提升,二者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一面因为目的和态度的不同,二者依然保持着清晰的界限。
自家地里,手里的这部快满5岁的D70S,快门也即将抵达4.5万次。在90年代,胶片摄影的耗费还清晰记得:一卷100定的富士或柯达负片,售价17-18元,专业冲洗店一卷5寸样片的费用21-23元,以36张计算,每一次按动快门的后果,是1元多的付出。曾经的8年间,自己的拍摄次数在1万张(300X36)以内,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工作片,有了便捷的数码,记录些娱乐自己的闲片就变成可能。
近三年来再次重拾摄影工作,耗费快门5000多次,三年来的骑零漫游,自己的影像记录耗费快门4万次,算是狠狠的折腾了一把,弥补了因为胶片的昂贵消耗而未能尽兴的遗憾。步入2011,这些折腾会自然减少一些,但不会终止。

上传的后海废片,大都是2010年在饭后自己或者陪来京朋友散步、消遣时用小卡片随意而为的一部分,也作为骑零漫游真实生活的构成,一并保留,以供自己多年以后回头细看。三年多的京城漫游影像日记,从忙里偷闲的闲片开始,以闲里偷忙的废片结束,没有精彩,只有记录。

























今日山城,雾,零星小雨,气温2-7度
CAMELPICTORIAL @
2010.12.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