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个人的印象里,山城的秋天会延续到11月末,这个深刻的记忆源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学生活。作为一名未成年的学生,几乎每年的11.27日,都会被学校组织去到歌乐山下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最后汇集在烈士墓前举行一个仪式。身着白衬衣的我们(这是仪式的要求,尽管秋冬交替的重庆气温已经偏低),站立在秋风秋雨中,经常会有瑟瑟发抖的感觉,不用太多提示就能直接进入状态,体会一把“凄风苦雨“的旧社会生活。
回到2010。进入11月以后,山城时有小雨,天气阴晴不定,城市里的秋景依然不明显。12日,周五,城市再次放晴,阳光普照,气温窜上25°C,非常舒适。接留校任教的同学的电话,又有外地同学回校公干,邀约一聚。带上D70S+18~200MM,午后来到校园,先溜达一圈,看看校园里的秋景。

进入校园,直奔民主湖边的那棵黄葛树。

17岁那年来到这里生活后,便经常三五一伙在这树下逗留,21岁离开时,还特意在树下留下了一张照片。喜欢在此逗留的原因,不是为它的名字着迷,也不是因为它的名字里面有多少深刻的内涵。当年在这里生活过的年轻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这棵大树所在的位置,正对着当年那个像城堡一样封闭着的女生宿舍的一个进出口,这棵大树也就很自然的成了青年男女公开的交往或悄悄勾兑的重要接头点。这么多年过去,这个城堡一样的宿舍依旧在,不过已经改为男生宿舍,围墙也早已拆掉,没有了当年那种神秘的感觉。。。

民主湖里,泥鳅小鱼都会有,却不可能有民主。难得的艳阳天,看看碧波。。。

湖面的水草在艳阳下呈现的色彩煞是好看,环湖开始溜达。




一张闪着蓝光的光碟,突兀的呈现在眼前,勾起一些往事的记忆。80年代末期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部分已经有了磁带随身听收录机,也有极少部分人有了傻瓜相机,对于那个时代一些人和事的记录,不知道还留存多少。。。不少人怀念的80年代留在个人记忆里的是,它来的猛烈,让人来不及完全理解,走的太快,难免让人神伤。

两个学生一个白发外教席地而坐,不知道在嘀咕啥。我们这一拨人,当年没见过外籍教师站在我们的教室里,也大都没有和外籍教师有过任何交流。。。

一株红叶一滩流水,已是2010年骑零漫游见到的最艳丽的重庆秋景。

11月的网络之上,金黄色的秋色图片铺天盖地,
进入秋季的山城,少有迷人的秋景。
CAMELPICTORIAL@
2010.11.15
11月的京城,已收拾起满城的金黄坠入冬天。
时事①

时事②

时事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