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李璟《摊破浣溪沙》: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每日解读诗词
2019.02.16.
【诗词原文】
《摊破浣溪沙》【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精华赏析】
李璟词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女性的角度抒发淡淡的忧伤,这首《摊破浣溪沙》也是如此。“菡萏香销翠叶残”,词的起句就是以女性最喜爱的意象——花来领起。
“菡萏”就是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芙蓉,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却是写足了秋天荷花凋零的萧瑟与凄凉,不仅花香消散,连碧绿的荷叶也都枯黄残败了。
或许连秋天的风都感染了这份秋意凄凉吧,“西风愁起绿波间”,西风哪里知道什么是“愁”呢?还是因为人的愁,所以才感受到西风的愁吧?
词人眼看着盛开的荷花转眼凋零,于是触景生情,一个“愁”字,既有对秋景零落的伤怀,同时也包含着对自身生命同此憔悴的哀怜。王国维盛赞“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因此接下来的两句,就将荷花的凋零与女子容颜的衰老融在一起来抒写了:“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无论是“韶光”还是“容光”,都是从时光的转瞬即逝,联想到青春容颜的衰老憔悴,菡萏的凋零让人不忍卒睹,可红颜的消逝更让人难以面对吧!到底是人在怜惜花儿的凋零,还是花儿在同情人的憔悴呢?
“不堪看”三字,真是笔力千钧,字字泣血。秋景之衰败既不堪入目,自身之憔悴又何尝忍心顾视呢?上阕写到这里,花和人的命运,花和人的情感,已经是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离了。
“不堪看”是非常直接、一往无前的抒情,完全没有含蓄隐约的修饰,这样的直白,被李煜完整地继承下来了。上一讲我们讲到的李煜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种表述方式与李璟的“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何等惊人的一致!
词的上片写荷花凋零,绿叶残败,西风愁起,秋波静流,时光流逝,秋意凄凉,引发词人的悲秋感慨,进而联想到对自身命运的怜悯。词读到这里,也许我们也会产生一点疑问,伤春悲秋既然是词人的通病,那么这首《摊破浣溪沙》的女主人公,除了自然的季节变化会触发她的伤感,她的悲秋情绪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主观原因呢?
当然有。下阕就流露了女主人公的隐秘心绪:“细雨梦回鸡塞远。”鸡塞,就是鸡鹿塞,又称鸡禄山,在陕西横山县西,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鸡鹿塞在今天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龙格乃峡谷口。这里未必特指某一个具体的地方,实际上是泛指边塞。
在霖霖的秋雨中,女主人公的梦会飘到哪里去呢?是那遥远的边塞啊!“细雨梦回鸡塞远”,词读到这里,答案已经豁然在我们眼前了,女子梦回边塞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那里有她牵挂的人,有她征戍边塞的夫君。
“细雨梦回鸡塞远”,这一句描写的情境极为曲折,既写到了思妇因愁深而成梦,又写到了梦醒之后跌落现实的痛苦。无论是梦境、还是梦回都笼罩在细雨濛濛的秋意之中,因此,梦中近在咫尺欢会的征夫,梦回时又遽然远在鸡塞之外,短短七个字,却蕴含着跳跃的情节结构,又折射出女子极为悲苦的情绪。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词被历代词人所盛赞,因为两句词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形象优美,意境迷离。在思妇细雨梦回之后,“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由梦境的怅惘转入现实的冷峻。
思妇独自居住的那座小楼,本已让人深感寂寞清寒,又怎么经得起笙曲吹寒呢!“吹彻”是吹尽、吹完了的意思,已经吹到一套曲子的最后一遍了,可见思妇在深夜梦回之后是一整夜的无眠。不过这里的“玉笙寒”的“寒”字,不仅仅是指秋夜的寒冷,更有隐含的意蕴。寒,也指笙簧受潮之后,吹上去不能应律。因为梦回之后的无眠,思妇就像往常一样,吹起玉笙想要寄托无限的相思,可是连玉笙都无法吹出她想要的曲调了。
“小楼吹彻玉笙寒”,表面说的是寒冷,其实内心是多么的渴望温暖。表达如此缠绵委婉,难怪“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词会被那么多人情有独钟。有人说,“塞远”、“笙寒”两句,没有一个字说到秋天,却是“字字秋矣”。连后来的秦观,也深受这两句影响,写下了“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的词句,将李璟的悲秋词翻成了伤春词,真可谓异曲同工了。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细雨梦回,小楼独处,吹笙传恨寄相思,而在秋风秋雨萧飒的秋夜中,久吹而笙寒,难以应律,思妇内心的愁苦就这样层层堆积,直到最后的集中爆发:“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泪满衣襟,独倚栏杆,愁恨无限,思妇的情感真是凄然欲绝,却又难以言说。“多少泪珠何限恨”句将悲苦之情一泻而出,“多少”、“何限”都是极言其痛苦之深重。结句的“倚阑干”三个字,却又将一泻之情突然顿住,先扬后抑,余味无穷。
【知识点·速读】
[1]“菡萏”就是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芙蓉。在荷花的这些别名中,其实都蕴含着微妙的区别。例如《尔雅·释草》中这样来解释荷:“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也就是说荷花开花以后成为菡萏。也有人认为荷是指荷叶,花还没有完全开放时称为“菡萏”,完全开放则称为“芙蓉”。(洪兴祖引《本草》注《离骚》)
[2]据史书的记载,李璟容颜俊美,“眉目若画”,器宇高迈,文采飞扬,当他还只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写出了吟咏新竹的美丽诗句:“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李璟和李煜一样,虽然堪称文艺全才,却也并不善于治理国家,性格也是文雅懦弱。作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李璟于升元元年(937)被封为吴王,后徙封齐王。升元七年(943),南唐先主李昪卒,李璟嗣帝位,改元保大。958年,后周出兵攻南唐,南唐战败,尽失淮南之地。李璟不得不遣使奉表,愿以国为附庸,削去帝号,改称南唐国主,并且奉后周正朔。在李璟为国主的十九年中,其实南唐国力已日渐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