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姜夔《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2019-01-30 18:00:27)
标签:

古典诗文

鉴赏

杂谈

分类: 历史文化
【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姜夔《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姜夔《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每日解读诗词  今天

    【诗词原文】

    《疏影》  【南宋】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精华赏析】

    《疏影》虽然是《暗香》的姐妹篇,写于同一时间、同一地方,但这两阕词的风格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绝不雷同。

    如果说《暗香》的特点在于回忆的虚景与赏梅的实景交错描写,并且将折梅寄远与相思怀人的情感融入梅花的情韵之中,营造出虚实相间、缥缈空灵的意境,那么这首《疏影》最重要的手法就是频繁运用历史典故来寄托幽深含蓄的情怀,而词人自己则似乎更像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他刻意淡化了自己的主观情感成分,却有意强化了梅花这个意象所承载的历史感。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词的第一句“苔枝缀玉”就用到了范成大《梅谱》中记载的“古梅”,有“苔须垂于枝间”。古梅树上点缀着洁白如玉的梅花,枝条间蔓延着青青的苔藓,小小的翠鸟在树枝上栖息着,这是一幅多么宁静和谐的图画。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化用了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姜夔是将梅花也比作一位远离尘俗、清雅高洁的佳人了。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姜夔仍然用典将美人与梅花相比,昭君塞外和亲的历史又赋予了梅花以更深厚的历史感。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两句承接前面王昭君的典故而来,却又引入了杜甫吟咏王昭君的诗句:“环佩空归夜月魂。”

    词的上阕连续化用了这么多的历史典故和前人的著名诗句、词句,虽然还是没有直接描摹梅花的形态,却无疑塑造出了一个具有美艳的外形和孤傲、清高的品格,却又难免寂寞幽怨的梅花形象。

    下阕依然是用历史典故继续讲述有关梅花的故事。“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蛾绿,指的是古代女子画眉的眉黛,还是将美人与梅花糅合在一起来刻画梅花的神韵。
  
    姜夔真的是一个非常懂得怜香惜玉的词人。“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因为他对梅花是那么的怜爱珍惜,所以他才会说,你们可别像春风那样冷酷无情啊,一点儿都不懂得怜惜梅花的轻盈娇艳。对待如此美艳动人的梅花,一定要像金屋藏娇一样倍加珍惜呵护才对!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玉龙是笛子的美称,玉龙哀曲就是指著名的笛曲《梅花落》。这几句依然是表达对梅花的怜惜,可别让梅花落尽,随波而去,让《梅花落》传递着千里关山之外的哀怨悲情啊。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等到那时,再想寻觅梅花的幽幽暗香,却踪迹渺茫,只在小窗横幅之上留下了最后一缕依稀仿佛的幻影……

    一阕《疏影》,将历史和传说中几位著名美女的故事与梅花的形态、梅花的神韵、梅花所蕴含的情感交织在了一起,传说中的梅花花神,杜甫笔下的倚竹佳人、远嫁匈奴的王昭君、发明梅花妆的寿阳公主、被金屋藏娇的陈皇后,她们有的象征梅花美艳的外表,有的象征梅花冰清玉洁的高雅品格,有的象征梅花的娇嫩珍贵、有的象征梅花的孤独寂寞;整首词,没有一句是直接描写梅花,可每一句都与梅花若即若离,尤其是梅花与美人相得益彰,更是这首《疏影》的独特魅力所在。

    【知识点·速读】

    [1]传说隋唐时期有个叫赵师雄的人去罗浮山,傍晚的时候在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美人儿,美人儿邀他一起喝酒,一旁还有绿衣童子戏舞助兴。赵师雄不免喝得酩酊大醉,等他酒醒以后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他抬头一看,身边有一棵大梅花树上,翠鸟儿在枝头栖息鸣叫。赵师雄这才醒悟过来:原来他昨晚遇见的那位美人儿正是梅花的花神,而绿衣童子就是梅花枝上的翠鸟。(《类说》引《异人录》)

    [2]“梅花妆”的来源:传说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含章殿屋檐下睡着了,梅花轻轻地飘落在她的额上,额头上于是形成了梅花形状的花纹,好几天都没有消掉。后来,天下的女人都学着寿阳公主,在额头上画朵梅花,成了古代女子喜爱的“梅花妆”。

    [3]“金屋藏娇”的典故:陈阿娇是汉武帝姑姑的女儿,阿娇很小的时候,她母亲抱着小刘彻,故意指着身边一群宫女问小刘彻:“你愿意娶妻吗?”刘彻摇摇头。姑妈又指着阿娇问:“那我的女儿阿娇怎么样啊?”这回刘彻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若得阿娇为妻,一定专门为她盖一座黄金屋让她来住。”刘彻后来果然娶了阿娇,登基后,封阿娇为皇后,成语“金屋藏娇”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