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正义的博客
张正义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009
  • 关注人气:4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柳永《望海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018-11-17 18:00:27)
标签:

古典诗文

鉴赏

杂谈

分类: 历史文化
【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柳永《望海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柳永《望海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诗词原文】

    《望海潮》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精华赏析】
    
    这首词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首先是给杭州来个GPS地理定位和历史定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地处东南,在北宋属于两浙路,下辖二府十二州,属于东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三吴指吴兴郡、吴郡、会稽郡,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杭州的邻居城市苏州也属于两浙路,为吴郡。“钱塘”本来是指钱塘县,这里是从俗以钱塘代指杭州了。从秦朝开始就设置了钱塘县,汉魏隋唐都叫钱塘县,五代的时候吴越王建都杭州,所以,杭州真的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风景名胜繁多、“自古繁华”的国际化大都会了。

    精确定位之后,柳永就开始直接描绘北宋时期的杭州到底有多繁华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桥不是普通的桥,是“画桥”,也就是有图画装饰的桥梁,简直美轮美奂。

    “参差十万人家”,“参差”这个词用得尤其形象,杭州依山傍水,依山的建筑高低不齐,像《西湖老人繁胜录》有这样的描述:“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迭迭,观宇楼台参差如花落仙宫。”“十万人家”当然只是泛指,事实上,杭州当时的常住人口远远不止十万户,但“十万人家”已经足够让我们认定这是一个人口众多、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了。

    说完人口,就该说说杭州的自然环境了。“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堤”当然就是指西湖上的白堤、小新堤等,后来苏轼还修筑了苏堤,因为堤边往往多沙路,所以词中才会说“云树绕堤沙”。至于“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毫无疑问是指壮观的钱塘潮了。钱塘江水面壮阔,仿佛“天堑无涯”,而钱塘潮堪称天下之奇观,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是欣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机。潮儿就以这个来互相攀比,看谁的水性最好。

    当年的杭州人到底有多富裕呢?听听柳永的描述吧:“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说的是杭州的集市上到处陈列着珠宝金玉,光彩夺目,家家户户都有堆积如山的昂贵丝绸。看来杭州人不仅有钱,而且还爱炫富哈。

    词的上片写到这里,一个美轮美奂的杭州就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下阕起句即点出西湖清景,“重湖”说的是几个湖堤将西湖分隔成了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重重叠叠的大山小山,“重湖叠巘清嘉”是描述湖山全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概括西湖的四季风光了,秋天的桂花、夏天的荷花,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致。“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几句就是刻画人与自然的和谐了,无论是晴天还是夜晚,昼夜笙歌的游人,悠闲的钓鱼老翁和采莲的调皮小孩,也把西湖点缀得热闹无比。

    一阕《望海潮》就仿若一副壮美的图画,或纵横奔腾,或清徐舒缓,流光溢彩,一一展开在读者的眼前,令人目不暇接又心驰神往,的确是描写城市风光的诗词典范。

    【知识点·速读】

    [1]钱塘江水面壮阔,钱塘潮堪称天下之奇观,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是欣赏钱塘潮的最佳时机。据《梦粱录》记载,每年八月,是钱塘江潮水最盛的时候,从八月十一开始,去观潮的人流就开始络绎不绝,“倾城而出,车马纷纷”,怒涛拍岸,如同霜雪沸腾,人声鼎沸,一直到八月二十日才渐渐平息下来。

    [2]这首《望海潮》是一首投赠词,是柳永专门写了呈献给杭州太守孙沔。孙沔比柳永小十来岁,三十年前孙沔还未曾发达之时,曾和柳永一见如故,为布衣之交。如今一别三十年,孙沔年近花甲,柳永也已是68岁的老人,年轻时代的好友到暮年再聚,自然是感慨至深。只是当初分别时两人身份相差无几,如今却是天壤之别:一个贵为地方高官,政绩卓著,富贵风流。另一个却是几十年来沉沦下僚,为生计而到处奔波,只能担任一些无足轻重的低微官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