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018-10-26 18:00:27)
标签:

古典诗文

鉴赏

杂谈

分类: 历史文化
【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听杨雨老师解读诗词】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诗词原文】

    《乌夜啼》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精华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既有无话可说的意思,更是有话不能说、有话不敢说、有话无人可说的多层涵义,这简直就是李煜被囚禁之后的真实写照了,他有满腹的悔恨、委屈、痛苦,却不能说、不敢说、也没有人可以听他诉说,甚至即使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他只能沉默无语,沉默忍受一切。

    也许正是为了排遣这种无处不在的孤独,他才会在失眠的深夜里独自西楼望月,偏偏他所见到的一切不仅不能为他消愁,反而更添愁绪:他抬头看楼上,孤悬夜空的月亮并不是团团圆月,而是一弯残月,就好像词人伤痕累累的心一样,是残缺不全的,原来月亮也和他一样的孤独;他低头看楼下,梧桐瑟瑟,秋意凉凉,原来人迹罕至、门窗紧锁的深深院落也和他一样的寂寞忧伤。

    那么,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忧伤呢?答案在下半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几句词暗用了比喻,离愁怎么可能剪得断呢?显然,词人是将离愁比喻成了一张密密实实的网,错综交织的线紧紧缠绕着他,让他拼命想剪断、想挣脱却终是挣脱不了。

    这真是绝妙的比喻,将无形的情绪用有形的事物来进行比拟,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具体可感了。而李煜的确是擅长使用这种比喻的,他会将愁绪比喻成“一江春水”,会将离恨比喻成“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都是这种比喻手法成功使用的范例。

    既然剪不断,那就看看能不能理得顺吧?“剪不断”是本能想要摆脱的迫切反应,“理还乱”就是退而求其次的试图平息愁绪了,然而词人终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办法用语言准确形容这种绝望的情绪,他只好徒劳地发出最后的叹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意思就是我们所有能够品尝得到的滋味之外的另外一种滋味了,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滋味啊!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样的句子简直是朴素到了极致,倒真是和李煜一贯的直抒胸臆、白描手法非常相似,而且词句越朴素,情绪越沉痛,真可谓“凄凉况味,欲言难言,滴滴是泪。”(陈廷焯《云韶集》卷一)

    【知识点·速读】

    [1]孟昶是五代时期后蜀国主,他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919年。明德元年也就是934年,孟昶在15岁的时候登基即后蜀帝位,做了三十二年的太平皇帝,直到广政二十八年,也就是965年正月十九日,孟昶举国投降宋朝,同年五月十六日,孟昶一行抵达汴京,六月九日,孟昶即暴病而卒。从五月十六日抵京,到六月三日受封为“秦国公”,再到六月九日暴卒,四十七岁的孟昶,在汴京居留的日子总共还不到一个月。

    [2]《花间集》所收录的词人,大部分都是蜀人或入蜀的词人。蜀地向来远离战乱,社会相对稳定,生活比较富裕,再加上先后建立的蜀国,史称前蜀、后蜀的帝王又都是爱好文艺的人,为娱乐性的小词发展提供了最合适的温床。比如建立前蜀政权的王建特别优待文人,深受信任和重要的前蜀宰相韦庄就是《花间集》里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之一。

    到了后蜀国主孟昶的时代,词的发展更是迎来了一个高潮,在孟昶的周围,围绕着以欧阳炯、鹿虔扆、韩琮、阎选、毛文锡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其中大多数人都是《花间集》里的干将。这五个人就是因为词写得好受到孟昶的赏识,因而引起很多人的嫉妒,当时人甚至将他们并称为“五鬼”。《花间集》的编纂者就是后蜀的赵崇祚,曾经担任后蜀的卫尉少卿。其中欧阳炯还为《花间集》撰写了序言,落款处表明写序的时间是大蜀广政三年,广政正是孟昶的年号,这一年也就是公元940年,是孟昶在位的第七个年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