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周有光解读“白字”和“别字”
标签:
文化杂谈 |
字”,别人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白字客”,可他连“白字客”这三个字也能
读“白”了,读成了“曰宇容”,闹了不少笑话。当别人笑他之后恼羞成怒,
大声骂道:“谁再说我‘白字客’,就日他八辈奶奶”,听在别人的耳朵里的
竟是“谁再说我‘曰宇容’,就日他八辈仍仍”,不仅把“白字客”读成“曰
宇容”,还把“奶奶”读成“仍仍”。这样别人只有像《聊斋》上那样“掩口
胡卢而笑”了。这“曰宇容”的故事也让我们笑了好久。好长时间里,什么是
“白字”,什么是“别字”,并没有弄明白。
听他解读“白字”和“别字”,很长见识。大家的解读简练、准确、独到,具
有权威性,令人信服。
别字是“本有其字”。
这是“白字”。可是,如果一人这样写,百人这样写,错写成风,积非成是,
就是“俗字”。
识,可是不同意这样用。少数读音相同的字,人家同意了这样用,而且有越来
越多的人这样用,就成为“同音代替”。
他(她)为“别字客”最妥当。这样的事例出现在普通人群,至多充当一例茶
余饭后的谈资,但在名人中也比比皆是,实在不该。像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把
“白发渔樵江渚上”的“渚(zhǚ煮)”读成“堵(dǚ)”;著名歌手王菲把
“转朱阁,低绮户”的“绮(qǐ启)”读成“倚(yǐ)”;《子午书简》节目主
持人李潘把“敕(chì翅)”读成“赦(shè涉)”。这些可是有“铁证”的,
可以把视频回放一下证实。身为名人,不经意间当回“别字客”尚可原谅,但
“定格”在影视屏幕上,反复出现这样的情况,会谬种流传,遗害天下,让人
很自然地看扁形象,对他(她)的学识修养大打折扣,这并不是吹毛求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