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京剧开箱戏
张正义
大年初一到初五,每天晚上7:20,我都准时来到电视机前,锁定中央11套空中剧院栏目,接连观看了京剧开箱戏(亦称贺岁版)《龙凤呈祥》、《锁麟囊》、《红鬃烈马》、《状元媒》和《御碑亭》五出折子戏,着实让我过足了一把京剧戏瘾。
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一直和民俗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老年人讲,唱京戏有“开箱”和“封箱”之说,春节前后都有隆重的“封箱”和“开箱”仪式--腊月二十九一般是戏班封箱的时候。忙了一年,也要让大家休息一下。在行头、道具箱上贴上“封箱大吉”的封条,同时为观众献上一场封箱大戏;旧时的戏园子里一般是大年初一的上午开锣唱戏,艺人们称之为“开箱戏”。旧时的开箱戏,要在正戏之前加演像跳加官、跳灵官、跳财神、童子扫台、天官赐福等“跳戏”,以烘托吉祥、火爆的气氛。“开箱”仪式很隆重,要把“开锣大吉”、“开台大吉”、“新禧大发”、“新春大吉”这样的吉祥话用大红纸贴在舞台上和行头道具箱上,热热闹闹地燃放鞭炮,演员们要启封,把所有戏箱逐一打开,从此开始了新的一年的演戏生涯。
开箱戏的剧目,从形式到内容既要庄重,又要火爆。对于剧目的确定、演员的选择、表演的顺序等,都有很多讲究,每项规矩都马虎不得。有些剧目还必须改用只在每年演开箱戏时所专用的戏名,比如《红鸾喜》,原本就是《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但是名称一改马上有了年味和喜庆氛围。再有,一些剧目原本不吉祥,但是演员们会在春节期间改成吉祥的名称,适宜大家观看。我们熟悉的谭鑫培先生的那出《定军山》,打打杀杀原本不适合春节演,但是那是谭先生的拿手戏,谭先生聪明地在春节期间改成了《一战成功》,多好的名字!还有,老黄忠成功了,倒霉的曹将夏侯渊怎么办呢?于是戏班就会给扮演夏侯渊的演员加“包银”作为补偿。同时戏班很忌讳黄忠这样武将的“上场门”,也就是俗称的“白虎门”。人们觉得“白虎”不吉祥,于是谭先生就改为从下场门(俗称“青龙门”)出场。至今很多年轻演员都不明白为什么谭先生的黄忠从下场门出场,就是这个典故。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此时的开箱戏首先是应春节的应节戏,今年是牛年,应节的开箱戏,旧时多点《火牛阵》(一名《田单救主》),为避打杀的名词,图个吉利,要改称《黄金台》或《黄金满台》;《打金枝》要改称《七子八婿满床笏》;《御碑亭》必须连上《金榜乐·大团圆》六个字一起称呼。《甘露寺》要改称《龙凤呈祥》。旧时东家邀戏班子来家唱堂戏,如果东家姓赵,主事者绝不能点《铡赵王》这出戏的。之所以起这些讨人喜欢的剧名,不能把它一概按封建迷信而论,这里边既反映出当时戏曲艺人常年奔波劳碌,生活不安定,以此寄托在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的希冀,同时也是对观众年节喜庆的民俗习惯的尊重,契合人们趋吉避凶、增寿添福的心理愿景。
今年春节上演的这五出折子戏,京津沪三大京剧院,再加上中国戏曲学院、天津实验京剧团联袂演出,京派海派阵容强大,梅派、程派、张派、谭派、马派、奚派等弟子和再传弟子纷纷出场,流派纷呈,借助“空中剧院”这种新颖时尚的现代化传媒方式,跨越北京、天津、上海、厦门等地剧院时空,足不出户,就能看上连台好戏。
京剧贺岁版《锁麟囊》,从七场里的《锁麟囊》精选出来,程派青衣迟小秋、李海燕、吕洋、张火丁、刘桂娟、李世济等接连主演6个薛湘灵,把6位程派传人的风采逐一展示给大家,又是结婚,又是团圆,彰显出苦尽甘来,好心人终有好报的主题思想,营造出一个喜庆、祥和、红火的年节气氛,最适合过年上演。那出《红鬃烈马》俗称“王八出”,千万别误会,它讲述的是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先后由彩楼配、三击掌、投军别窑、探寒窑、赶三关、武家坡、算粮登殿、回龙阁等8出折子戏连缀而成,讲述了王宝钏曲折跌宕的追求真正的爱情故事,体现了苦尽甘来的主题。
这五出折子戏里,无论从戏文戏路,还是扮相唱腔设计,应该说无可挑剔,无一不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显示出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成为盛演不衰的经典之作。

京剧《锁麟囊》剧照
(题图说明:李维康、耿其昌夫妇主演京剧《四郎探母·坐宫》一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