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特等奖《落花生》张玉栋

(2010-10-20 17:21:51)
标签:

教育

分类: 转贴
张玉栋,男,汉族,1982年2月出生。2002年到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小学任教至今。小学高级教师,兰州市城关区优秀教师、兰州市优秀辅导员。多次获得省、市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005年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获得一等奖。执教的《介绍我的好朋友》由中央电教馆录制并出版发行。担任中国——欧盟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主讲教师,甘肃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主讲教师。多次获得省、市级论文及教学案例评比奖项,并应甘肃教育出版社之邀编写教辅读物。
联系电话:13739313041
联系地址: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小学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5课落花生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
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
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
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1、多音字;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
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
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
预设:
(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
……
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决。
4.合作解疑。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其他资料;大胆猜想。问题较多时,重点问题必答,其他问题可选择讨论。
5.全班交流。
预设:
(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们,种出花生实属意外惊喜,同时也显出花生的生命力强。指导朗读。
(2)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指导朗读。来不是为吃花生。为下文埋下伏笔。
(3)最可贵?——是说什么可贵?为什么最可贵?最,有比较。和之前我们兄妹说的比:有诸多好处,却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供人挖掘收获。点出借物喻人。明白父亲前来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此外,结合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
这一环节放得开,实际形散神不散,重点仍在理解父亲的话,同时又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真。
(五)存疑,结课。
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到底有没有理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3.能将自己从身边事物受到的启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4.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
——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
(三)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写字。
观察吩、咐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
(五)课后小练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