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文苑·经典美文》底层奋斗者的灯塔——《平凡的世界》阅读札记文/袁恒雷

分类: 情来感往 |
名家品读:
本期特约作家:袁恒雷
【袁恒雷简介】袁恒雷:1984年生,满族,现居吉林桦甸,高中教师,法学学士,哲学硕士。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文艺作品70余万字。出版有《把生活过成一树繁花》《住在乡下的海德格尔》等著作。
【作家袁恒雷最新出版图书】(文字块放在侧栏)
《住在乡下的海德格尔》(北方文艺出版社2018年11月第1版,十年散文精选集)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作家型教师献给读者朋友的礼物,诗意而温暖的文字在城市或乡村的角落恣意流淌,村庄、河流、花儿……编织出了一个玲珑而真实的世界。一篇篇生活气息浓厚的美文,轻轻叩开读者的心扉;一篇篇洋溢着作者真知灼见的旅行心得,带着我们一步步触摸行走阅读的灵魂,直抵文学的殿堂,丰盈我们的心灵世界。这本书不仅启发青少年朋友要学会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感恩生活的每一份馈赠,更是启迪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生活过得精致灿烂,犹如一树繁花。
【部分段落摘录】
1.放眼望去,迎春花躺在白山湖边,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一簇簇的花开,一片片的绽放。在白山湖的两岸,迎春花你追着我,我赶着你,恰如围在白山湖脖颈上的花环。迎春花粉艳夺目,和碧绿的湖水相得益彰。湖水绕着群山蜿蜒而走,迎春花就顺着湖岸相依相伴。
2.老是一场幸福的旅程。虽然我们的肌肤被时光一天天揉搓地愈来愈松弛,但我们还应情形我们走了过来,即便这个过程有坎坷、有风雨、有种种的不如意,即便你看到的不止是秀丽的山川、名胜佳境,我们都应该情形我们是胜利者。尤其是当你收获了工作时的成绩、朋友的鼓励、家人的肯定、孩子的上进等等虽平凡却温暖的细小幸福时,你都应该知足,时间都去哪儿了?岂不就在这一件件幸福时光里安生着呢!。
3.燕子把歌声甩到了村里的小河,月光欣喜异常,它正想进河里洗澡,现在溪水水流不小,而且特别清澈,有苔藓和水草的滋养,以至于有小鱼小虾的游动。月光最喜热闹,月光索性从山上流下的溪水开始向村里冲浪,撞上小石头笑得更欢,水珠子瞬间成了钻石,从山顶到村庄里常会遇到鲜花,月光累了便跳到花瓣儿上休息下,花瓣儿们热情招待,用自家的好吃好喝款待月光。月光不好意思多呆,它拿起冲浪板,又向村庄冲去。
4.特别是周末,人们从四处欢聚在湖岸,像是赴一个盛大的派对——是为了看那水火交融的音乐喷泉。一架架摄像机沿着湖岸环形列队,一群群游人沿着台阶站直了身子,只待水柱串起、音乐唱响,人们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还有那玩心重的爸爸,抱着女儿去水柱边戏水,只溅得满身满脸的水滴,而快乐也是满身满脸,是为金鸡湖的泼水节。沿湖酒店的人们顾不得推杯换盏,纷纷跑到窗户外,拿起相机、手机,将那一次次水柱拽进了相机,将那一首首歌曲摄进了镜头。
底层奋斗者的灯塔
——《平凡的世界》阅读札记
文/袁恒雷
阅读《平凡的世界》最初给人以望而生畏感,因为最初我看到的不是三卷本,而是一大厚本,字特别小的那种,想必那是书摊上的盗版书吧。但上个世纪末,我看到我的师友们读这本书的热情,丝毫不输给阅读金庸古龙武侠与琼瑶言情——捧着读起来就不愿意放下。就这样,带着近乎神秘的感召力,我走进了这本书的世界。
我想身为中国人,不光因为可以读到《诗经》、唐诗、《红楼梦》而幸福,更应该因为读到《平凡的世界》这种将文学用生命书写出来的赤诚之作而幸福。阅读这本百万字小说,就不得不提该书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自言,为了写《平凡的世界》,他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进行准备,搜集整理阅读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等报刊信息及相关书籍,阅读了上百部长篇小说,并亲身走访了多处小说中写到的情景。方如此,小说才会展现出巨大的真实感与吸引力,引领读者不忍卒读。
《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比起路遥较早发表的中篇小说《人生》来说,《平凡的世界》所展示的人性高度与厚度无疑更上了一个台阶,他是将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描写苦难在改革开放后的作家里不乏其人,诸如“伤痕文学”“知青文学”等等名家名作有很多,但真正能将苦难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的作家却很少,路遥是其中的翘楚。这部小说可贵之处在于,在展示底层小人物艰难生存困境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人。
小说以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主角,他们都是贫苦农村出身的青年,但他们并不安于贫苦现状,而是依靠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满。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在这里,笔者要着重说下著名评论家雷达对路遥的解读,不仅仅是因为雷达对路遥的创作关注多年并推介多年,还因为通过对路遥的解读,展示了雷达对自身评论思想的自省,因而弥足珍贵。最初路遥拿着《平凡的世界》给雷达看时,希望雷达能够给予大力肯定,但雷达却认为,《平凡的世界》是《人生》的放大版——孙少安、孙少平是高加林的一分为二,留在高家村的那个叫孙少安,留在城里那个是孙少平,路遥听了很不以为然。显然,雷达对《平凡的世界》的最初解读是粗浅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雷达也意识到自己最初的判断是何其盲目,因而他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路遥这部大作的价值,并撰写出《诗与史的恢弘画卷》发表于《求是》杂志,当时是1991年,该书还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雷达终于及时而准确地界定了路遥作品的重要定位,并做出了具有文学史高度的评价:“没有史的骨架作品无以宏大,没有诗的情感作品难以动人。路遥作品人物的魅力就是通过人物命运的历史化,以及历史进程的命运化,即以纵向的史的骨架与横面的诗的情致的融合,散射着持久的艺术魅力。”
我们在惊叹这部大作高贵的阅读品质的同时,却又惋惜路遥这本书是拿生命换来的。如前所述,他不光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写作也是近乎苦行僧式。他的第一部书稿是在一个偏僻煤矿医院开始写的,他说:“写作整个地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第二部初稿是在黄土高原腹地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写作,因为生活没有规律,他的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宾馆进行。写作整整三年,在1988年5月25日,这部百万字名篇终于完成了全部写作。
生命的书写自然也是换来了巨大的认可,1988年3月27日中午12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AM747频道《长篇连播》节目准时播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此后进行了为期126天的连播。演播艺术家李野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透着深沉、粗犷与豪放,随着电波传到了千家万户,后又在新疆、内蒙古、陕西、云南等省区电台重播。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测算,当年的直接受众达三亿人之多。无数人被其振奋与感动。
1991年3月,该书摘得茅盾文学奖。但不幸的是,第二年的11月17日,路遥就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而去世了。但该书的影响力依然在持续,1990年和2014年被拍成电视剧,产生了广泛反响。时至今日,在大学生图书借阅排行榜上,第一名依然是《平凡的世界》。
我想,之所以长久以来《平凡的世界》一直受推崇,依然是源于书中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传承。这样的小说是对底层奋斗者的积极关注,具有“灯塔”的导航效应。
2019年4月《文苑·经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