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城市的行政名称应该名副其实

(2018-03-25 19:59:32)
标签:

转载

分类: 军事、社会聚焦

 

 

城市的行政名称应该名副其实

 

谢柏梁

 

 

    目前中国的城市名称,一概简称为“市”,具体划分为直辖市、省会市、省属市(原地级市)和县级市四种城市形态。

    但是,在对外交往和彼此交流中,这四种形态常常会混淆起来,给很多国人和外宾都带来许多混乱与不便。比方一个县级市的市长和北京市、上海市的市长一样,全都标明着“市长”的头衔。之所以大部分县长往往是县改市的热衷推行者,除了经济结构的指标变化、乡村城市化的利益驱动之外,也还在于他们觉得市长比县长听起来更光彩。

    于是,古今中外从未出现过的地名混乱情形,在今天却成为现实状况。比方江苏省苏州市就下属张家港市等若干市县,安徽省滁州市就下属天长市等若干县市。有人开玩笑说:哪怕在地级市召开的所属地区会议上开会,叫一声市长,很可能就有许多人下意识地予以回答,因为大家的头衔全是一样的。

这种尴尬的局面,在地名排列上也造成了古往今来前所未有的重叠。比方张家港市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州市张家港市”,天长市就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不明就里的中外宾客看到之后,真的不知道这两个市究竟是从属的还是并列的;如果是从属的话,这就显然不符合中国人最为起码的逻辑规范和从属级别,从而人为地造成了诸多名称上的混淆和观念上的混乱。

    按照目前的划分法,那么上海市的松江县倘若不改称区的话,尽管它比许多县级市都繁荣发达得多,但永远也不能称为“市”,不可能出现“上海市松江市”的提法。同样,崇明县的经济不管怎样发展,也不能改称为市,最多将来改称为区而已。其他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也经常会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从中国历史上看,行政划分从来没有这样寓简单于混乱中的情况,中国文字决没有贫乏到对于行政区划划分不清的程度。中国人历来讲究“名正言顺”,种属分明。从先秦以来,每朝每代都有自己鲜明准确的行政区域划分。比方宋代有府、路、州、县的划分,清代有省、州、道、府、县的划分。

    从西方的情形上看,城市的定义与划分也与我们不同。比方“纽约市(New York City)”仅仅指纽约市区,“纽约州”的首府也不在纽约市。州内的一些城市(City)在通讯和一般联络上,很少加上城市的说法。通常是州加上地名,便构成一方行政区域。

    为了避免中国的“市”过多过滥所产生的混乱现象,使得城市的名称名副其实,建议

做出如下划分:

一、一个京城。北京不必再称为市,“京”就是首都,首都就是唯一的首善之区。不要再床上架床,非要在北京后面加上“市”的后缀。这种加法,实在文意不通,不符合中国语法的基本规范。

二、与此相应,建议南京市改名为“金陵市”。在任何时代的一般情形下,一国只能有一京。历史上类似的情况很多,除了特殊时候的陪都之外,不管“东京”还是“西京”,统统随着新都的建立而立时废止。连中华民国都能顾忌到此,在定都南京之后,很快就将元明清三代以来沿用下来的北京改为“北平”(19281948),就是明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如果南京的名字还不改,“京”字还不去掉,这就表明我们还承认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仍然合法存在。因此,南京的改名,实在迫在眉睫,我们不能把这笔一国有两京的糊涂账,再让子孙们继承下去。尤其不能让别有用心的台独分子和国外反华势力,在这里再做具备政治图谋的文字游戏。

三、三个直辖市。天津、上海、重庆,都可以采用“市”的后缀。市,当然应该具备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格局和美好前景。

四、省城,可以称为“城”,也可以称为“府”。事实上,大部分省城,历史上都有以“城”作为后缀的传统。“省城”或者“省府”,各省只有一个,不会造成任何交叉起来的混乱。

五、省辖市(地级市),改为“州”。例如苏州、扬州、常州、湖州和荆州,都与历史上的称呼可以统一起来。

六、县级市,称之为“镇”。大部分县级市以前都称之为“镇”,无名者称之为“城关镇”,有名者名称不一。

七、县级以下的小市镇,称之为“街”。

按照以上划分,城市系统的区划共分为一“京”、三“市”、三十“府”(城)、若干“州”、两千多个县“镇”以及更多的“街”等五级行政单位,一目了然,井然有序,便于识别、认知和管理。

与此相应,我们对美国“州”的翻译,建议改称为“省”;对日本“县”的翻译,也应该与“省”对应起来。对日本“省”的翻译,应该与“部”的实际意义对应起来。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愈迈愈大,我们对地名和一名的相应规范,也就显得更加迫切而且必要。

诚然,在中国现代化事业飞跃发展的过程当中,在农村都市化、都市国际化的浪潮当中,“地(区)改市”和“县改市”的要求特别迫切,但是无论如何,这种一拥而上、一哄而起的抢占“市”名的做法,是在是不足为训,不必效尤。城市名城的规范化应该名副其实,如果中国地名的规范化问题,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还不加以认真、有效的改正,将会给子孙后代都会留下笑柄。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大跨文化中心主任,中文系主任,博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