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国兽面纹带钩—谢氏高古玉藏品(29)

(2015-01-08 17:52:16)
标签:

股票

分类: 玉器与收藏

战国兽面纹带钩—谢氏高古玉藏品(29)

【名称】战国兽面纹带钩

【年代】战国。

【材质】和田白玉。 

【规格】9.3×宽6.6×3cm161g

密度】密度测试:2.62g/c(玉质氧化后缺乏水份)

【沁色】通体呈灰白沁色

【说明】实物拍照。钩头回首兽头铲形器,钩身为饕餮纹,背面一椭圆钩背面细阴线刻画云纹和如意云纹。器形硕大,工艺精湛,是战国玉带钩中的精品,只有诸侯级别才能使用。详见图。

参阅玉器2005年出版六卷集《 中国出土玉器 》第三卷山东篇109页。

战国兽面纹带钩—谢氏高古玉藏品(29)

战国兽面纹带钩—谢氏高古玉藏品(29)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带钩是身份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

最早发现在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夏、商、西周三代没有再发现玉带钩,一直到春秋时期也仅出现有钩首、无钩钮的带钩。说明这段时期玉带钩的形制仍未完备。

战国时期,玉带钩的器形已经基本确立,即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并且普遍使用。这时玉带钩已进入了发展期。此时虽然带钩纹饰内容变化比较丰富,但形制基本相同,时代特征明显。

西汉时期是古玉带钩发展的鼎盛期,玉带钩的制作在继承战国时期器型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一般来说,西汉时期的玉带钩选料讲究、琢磨细致、刀法简练、质量上乘。同时数量也比较多。这一时期,玉带钩大多通体光素无纹。钩首头形也雕琢得非常简洁,有的仅存轮廓,有的只是刻划几刀而已,但都粗犷有力,规整洁净。即使有的钩身有阴刻纹饰,也是非常简单、挺拔、有力。有的仅在钩面琢磨几道弦纹,或在两道弦纹中间压铊斜磨,形成纵向凹槽,看似凸脊一般。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玉带钩的钩面开始出现了浅浮雕蟠螭、凤鸟等纹饰。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古玉带钩制作的衰落阶段,数量锐减,类型单调。这说明此时玉带钩的实用意义在减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期间出土的玉带钩,造型也与汉代近似,钩面刻有纹饰的,凸起得很高。如晋墓出土的浮雕凤纹带钩,钩首较小,腹较宽,呈琵琶形,式样较美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