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岁那年,你在做什么?

(2019-03-27 18:01:23)
分类: 若有所思

几天前,一位同事不无感慨地说:“这一生过得很惊悚:自己想读的书还没读完,自己的困惑还没解开,却被迫在学生面前不断卖弄,然后写了几篇没人读的文章,就到退休时刻了。”

我下意识地快速反观了一下自己,发现悲观之情尤甚。

利用坐、等公交的间隙在手机邮箱上陆陆续续看完224份学生作业,看学生们谈他们的迷茫与理想,我不禁也想起我的20岁:“20岁那年,我在做什么?”转眼间,教龄已经来到了第15个年头。张爱玲说:“教书很难,既要做人,又要演戏。”细细回想这15年,恐怕大部分时间确实都是在忙于演戏吧。自己在茫然之中接受了近20年的应试教育,之后却又委身于这个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去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清醒的时候,我努力提醒自己应该以一个人的姿态而不是一个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之上。然而,往往很难。

理想有用吗?当然有。但是,我想,理想之于大多数人来说,无非就是让他认识到现实的残酷罢了。至于这种残酷能催生出什么样的花朵,不得而知了。迎难而上,或顺势而下,或茫然不能自持,那就因人而异了。无论如何,有理想,总归能让人清醒,不管能否实现。放眼现在的学生,我发现为数不少的人没有理想,哪怕一个小小的目标。或者,他们只把理想作为一种空洞的抒情。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为数不少的学生只有间歇亢奋与持续性低迷而没有坚定持久的理想;只有华而不实快速被遗忘的知识而没有深刻的思想;只有应试敷衍的能力而没有一技之长或兴趣爱好;只会刻板“读书”而不会深度阅读。他们无法做到自我内心的富足、宁静与从容,只能企图投身入外部的喧嚣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比如游戏和追剧,比如漫无目的的人际交往,比如繁冗低效的工作和活动。但这恰恰造成了更大的寂寞与孤独。

年初,带了两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谁知没过一个月,她们就主动跟我提出:“老师,能不能让我们多做一些练习题?”人生刚刚起步的孩童已然如此,更何况是20岁左右的、性格已经基本定型的大学生。我想到去年一个女生跑到我办公室,问我:“老师,你怎么不去教小学?你不觉那里更有希望吗?”

真的有希望吗?

《揽月湖》杂志社解散了又重组。我想,我的随性和任性应该也是得罪了不少学生吧。好在精心挑选的新一届的杂志社成员很有激情、热情和干净,我基本满意。这大概就是希望。当然,希望应该更是在于自己。责任,也更是在于自己。

情感生活开始进入七年之痒。其实究竟痒不痒,我也并不知晓。只是华太太的提醒罢了。她是一个细心甚至矫情之人,首先提上日程的是相识七年之痒,我想,接下来,恋爱七年之痒,领证七年之痒,结婚七年之痒应该都会接踵而来。哈,尽情折腾吧。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折腾。

啓飞和佳连终于考上了研究生。当他们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真心替他们高兴。如果不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怎么会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而坚持三年呢。我也同时想到玉双,她也应该有了自己的生活了吧。文学应该是一生的热爱与坚持,不会因什么而改变。

清晨微雨,午后晴朗,到了黄昏又是暴雨。

人生大抵也是如此。

……………………

那么多的人在说岛屿

岛屿在成为岛屿之前,在他们说出之前

已经是山峰或高原

 

2019.03.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