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路随笔(三十二):我们本身就是氛围
(2014-11-19 22:45:27)分类: 若有所思 |
自从上次在课堂上让大家自觉上交手机之后,有些事情出乎我的意外。
上个星期四的下午一二节课,一男同学,从前门一进教室,就把手机放在了讲台上,二话不说,头也不回的走了下去。
这个星期一晚上的一二节课,我提早十分钟到教室,就看到有一个白色的手机静静地躺在讲台上。接着,又有几个手机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了讲台上了,总共5个,4个男生,一个女生。
这两件事情,都发生在14级的海科专业的四个班级上。
新浪微博上的“博雅读书行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一次,一个女生问我:“……我这样的小小的转发,不知道究竟能对推动读书氛围起到多大的作用?”这种疑问或者自问,令人沮丧。但我还是鼓励她说:“我们本身就是氛围!”
前天,几个学生就校园读书现象对我进行采访,其中一个女生问我:“老师,你觉得你举办私人的、民间的博雅读书沙龙能对校园读书氛围的营造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说:“我承担不起如此巨大的使命与责任,我就一个普通的老师,我能做些什么呢?我能做的,最多就是好好地把这三四十人的博雅读书沙龙办好,最多或许也就影响那么几个人吧。”
我非常感谢给予我的课堂以及博雅读书沙龙以支持和关注的人,包括老师,包括学生,是他们让我意识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很多时候,我分明是一个人在战斗。
希望有千万个,但是道路却没有一条。
学校某部门说,“大一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遵守纪律、玩手机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要求各学院辅导员来听课、亲历检查。
这句原话的语病我在此就不累赘了。可问题是,那些辅导员们,原来真的是来“听”课的。
高校教师真的是越来越难当了,尤其是文史哲教师。说多了,不仅是泪,更是罪。
从本周五开始,连续三个晚上都得在学校度过,一次讲座,一次评委,一次沙龙,希望各位看官一如既往地支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