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路随笔(二十七):注销
(2014-04-27 23:26:19)分类: 若有所思 |
上个星期二,给B12历史上完《中国古代雕塑史》课之后,B11历史的张馨睿找上我,递给我一张社团注销申请单。
我一愣:“真的要注销啊?”
“是的,没办法!”她无奈地说。
我知道,她的“没办法”是指后继无人。
看了一下表格,我问我该怎么填?她说那就写“同意”吧。我随手一挥写了“同意”二字,就一两秒钟的时间。
“要不再加个感叹号吧!”我鬼使神差地重重地补了个感叹号上去。
我们就这样分别了,没有再多谈什么。也许,任何的谈论也是无济于事吧。一个辛辛苦苦组织建立起来的社团,曾经也受到过追捧,曾经也收到过荣誉,但凡是还有一线希望,我想,她们是不会放弃的。
这个社团叫做“模拟联合国”。
我对这个概念或者社团的理解和认识也开始于她们邀请我担任社团指导教师的那一刻。那是一个春天的黄昏时分,那时我也刚刚从新疆支教结束回来。那时的我,总是觉得在我离开的这一年半时间内,应该有着这样那样的变化,包括任何的人事物。于是,当穿着回力球鞋,一幅假小子模样的张馨睿找上我的时候,我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事实上,作为社团指导教师,我只参加过一次他们的正式活动,那是一次规范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我从中看到年轻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国际视野、逻辑思维、辩论口才,以及更为重要的精神领袖气质。同样是辩论,它更注重思想内容而非口实技巧,它更注重平等友善的交流而非咄咄逼人的争辩,它更注重过程和规则而非胜负和取巧。
我喜欢这样的对话。
但作为指导教师,我感到惭愧,没能给予她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我也感到纳闷儿,这样的社团会后继无人。
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突然就莫名地想起模拟联合国来,以及它的注销。我立马拨通了张馨睿的电话,那时,她正好在云南。
我问有没有办法让社团传承延续下去?得到的回答是:基本上就这样吧,没有人,活动就无法开展,不开展活动,通不过学校的考核,迟早会被注销。与其被注销,不如自动注销。
我无意识不负责任地随口说了一句:如果可以,还是不要放弃吧。我也再帮你们想想办法。或许有转机。
可是,我真的能有什么办法呢?一个好的社团难以为继,这该怪谁?
也许,注销的不是一个社团,而是一代人的理想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