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示与道歉:温岭杀医案的两种态度
(2013-10-29 12:18:30)分类: 若有所思 |
今早起来微博,一条关于温岭杀医案的新闻跳入眼帘,标题赫然醒目“10天发生6起伤医事件,医卫界四大组织声明:对医疗暴力零容忍”。
10月28日上午,也就是昨天,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数百名来自温岭医疗系统的医务人员一边喊着院长下台,一边举着医疗暴力“零容忍”、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等牌子举行抗议,期望当地市政府领导关注医护人员人生安全,杜绝医院内出现医疗暴力。
这一次,医卫界人士尤其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终于醒悟了:他们的处境是多么地危险,他们的职业是多么地具有风险。不过,但愿他们还能有另一个醒悟:他们的病人,到医院求医问药也是多么地具有风险——既承受生理上的病痛,可能还要承受来自医院甚至直接来自医生的冷漠。
这是一个换位思考。
当有集体背景、有组织系统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组织进行抗议维权的时候,作为个体甚至弱势的病人在投投无路之时想要维权,似乎也就只能采取暴力的方式了——无奈啊,但凡有一丝求生希望的人,我想都不会通过极端的暴力方式来伤害他人更伤害自己。
暂且抛开那些明显违反医德医风的腐败、渎职行为,或许,哪怕是一些医护人员平时的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副不耐烦的神态与脸色,一张昂贵而冰冷的离奇医药单,一次小小的疏忽误诊,日积月累,都可能是导致如今温岭这位患者采取暴力的“罪魁祸首”。
当然,温岭这几位医生这次是当了替罪羊,因为暴力患者原本要杀的是他的主治医生。但是,就像电影《昂山素季》里的一句台词一样:“你不关心政治,政治也会来关心你。”,同样道理,你不关心社会,社会也会来“关心”你。每一个医生都是医疗行业的代表,当看到行业内的不规范、不正义之事的时候,一个医生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许,有一天,他就会恰恰因此而“遭殃”。因此,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做局外人和旁观者,都应该审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今天,做了局外人旁观别人,将来某一天,或许你就将成为局内人被人旁观。
这不是诅咒,这是哲学、政治的视角和思辨。
从这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的厦门公交车纵火案惨剧不也是同样的问题么?
这是一个双方都需要自我反思的问题。
不过,最奇怪的一个现象是,事件发展至今,国家卫生计生委似乎迟迟没有公开的官方表态,无论是针对此专门事件还是针对早就被人诟病的国家医疗体制问题。倒是又曝出院方、特警抢尸的新闻,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倒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看到标题为“李斌主任就温岭医生被刺事件作出批示”的短短250个字左右的“批示”。我多么希望看到的是道歉和反思以及改革的决心,而非冷冰冰、空洞的官方话语。
但是,谁会没事儿天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去溜达呢?
我们的政府和官员似乎很少善于从重大社会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采取及时有效的改革措施和长远稳定的体制。煤矿矿难事故年年有,屡禁不止。不知道,这是态度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或者是利益权衡问题!
政府如果真的有决心,何不趁此事件时机,进行深刻实效的医疗改革?惨痛的代价不能白白付出,应该从历史事件当中得到借鉴和教训,让灾难性的事件成为行业甚至整个社会改革的转折点,推进力,也给类似的灾难性事件画个句号!
我想,无论是病人患者,还是医护人员,乃至整个社会,需要的,不是批示,而是道歉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