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路随笔(八):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树屋”

(2012-04-13 17:36:03)
标签:

上海浦东

宋体

一个人的盛宴

向日葵

树屋

文化

分类: 若有所思

昨晚,确切地说,应该是今天凌晨,熬到四点钟,才依依不舍地上床睡觉。为了不致于委屈了胃,因此还是九点多便起了床。吃罢早午餐,想着午休补补觉,恐怕身子吃不消。可是待到上了床,却发现睡意阑珊。然后仔细一算,前天睡了9个小时,昨天睡了5个小时,两天平均7个小时的睡眠也足够了吧。

很多时候,人的紧张与恐慌,其实源自于非理性,以及对自己的无知。

当然,也可能是,那悠扬婉转略带淡淡忧伤的旋律,令我不可自控地怀念起了那个遥远的地方及午后。

向日葵的种子已经埋下去,期待不久的将来的嫩绿和金黄吧,希望它足够地绚烂,甚至,能像梵高的向日葵。把多余的种子陆陆续续、零零散散地送了一些人,同事,朋友,以及学生,但愿都各得其乐吧。

向日葵还没有破土而出,倒是早有蜗牛立上了盆沿。这盆土是昨天午后从后山挖来的,这家伙估计也是被我偶然带回来的吧。昨天隐藏得深,今天受了阳光的刺激,倒是破土而出了。也是一个生命,因缘分而来,值得善待。 文化路随笔(八):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树屋”

最近的读书体会是:文学不应该被赋予教化功能,至少从作者角度来说,不应抱着教化人世的目的去写作,否则难以有文学成就,中国很多的写作者便是如此。如果说文学有教化功能,那也只是读者的阅读自省与顿悟。文学家就应该像王小波说的:我是为了创造出一点美来。

昨天一个大三的学生对我说,大一的时候看了我推荐的《一个人的盛宴》,从此之后,她便能够很坦然地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了。

我觉得,阅读的意义大概就是如此吧。

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文学之于他们,都是快乐:写作的快乐和阅读的快乐。

文化路随笔(八):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树屋”

有创造总是快乐的,网上新闻报道,上海浦东一老汉耗时八年在一棵香樟树上建成一座五脏俱全的“树屋”,令人惊叹与艳羡。不过,这一曾为多少浪漫之人幻想追求的“树屋”偏偏被没有情趣的有关部门认定为是一座违章建筑。当然,拆归拆,但愿有关部门能给这位老汉颁个年度创新奖,不然,一颗好不容易萌动的创意童心就又被扼杀了。

权当难得一见的风景吧。

 

 

2012-4-13午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