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路随笔(六):你这么长久的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2012-03-27 14:33:13)
标签:

文化

分类: 若有所思

昨天,也就是三月二十六日,我像往常一样平静地度过了极为普通的一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海岛的日子逐渐温暖起来。

打开微博,铺天盖地的都是“海子”,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个23年前卧轨自杀、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

我的心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

如果真正热爱诗歌,我觉得,就应该坚强地活着,即便痛苦,也要活着。

许久不读海子,原因林林种种。只是在昨晚临睡前偶然地性之随起,从床头书架上抽出一本海子诗集,读了海子的两首诗:一首是《桃花时节》,一首是《春天,十个海子》,然后安然入睡。

没有必要去神化一个诗人,对诗人的最好纪念莫过于用心去读他的诗,去感受他普通人性的一面。或者说,回归普通的人性。

诗歌不是瞬间的辉煌,也不是永恒的苦痛,它应该是比太阳更加长久的光芒,能够治愈世间的一切疮痍。

微言有大意,拙像蕴大气。

我很喜欢白居易的一首诗,就是《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不用多解释,诗读百,其义便自现。

这个学期给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服饰史》和《中国古代雕塑史》,我觉得很有趣。对于历史,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但是,我争取把这“酱油”打好。好在这两门课都是浸润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的艺术,或者艺术的生活,所以,对于服饰和雕塑,在一定的历史常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是去欣赏,去审美,去了解我们古人的生活。就像我跟学生说的:历史不是严肃的,历史就是活生生的、有情趣的生活,是古人对人生两大永恒主题“生”与“死”观念的终极体验。由此,我们知道,活在当下的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去生活。

上个周日,应邀到机电工程学院给学生做了一个主题为《我的南疆岁月》的报告讲座。尽管是周日的晚上,但是参加的学生特别多,200人左右的大教室都坐满了,不少还是其他学院闻讯而来的。甚至,有一个从新校区跑到老校区、通过四处打听才知道具体教室的外国语学院的女生。一时性起,叨叨絮絮、情不自禁地讲了将近两个半小时。这样的感觉非常好,也非常感谢那天晚上能够静下心来、把一个美妙的夜晚奉献于我、听我唠叨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再也没有比和学生分享知识与快乐更令我满足的事儿了。

我把我的南疆岁月归纳成五个关键词:

祖国:祖国就在山水柔情之间;

生命:生命必须敬畏,死亡无需恐惧;

真情:细微之处皆是真情;

善心:常怀一颗善心行走江湖;

旅行:必须始终在路上,在路上,且有一个安定的心。

这是我在阿克苏回来之后对这几个朴素平常的词的切身理解。

我也想起海子在《春天,十个海子》当中的两个问号:“你这么长久的沉睡究竟为了什么?”、“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很可惜,这两个问号给海子造成的困惑与苦闷远远大于他对破解这两个问号的勇气和希望。

这两个问题,就留待仍旧活在世间的每一个人去思考吧。

 

 

2012-3-27午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