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用“国情”作为食品安全的挡箭牌

(2013-07-11 08:37:50)
标签:

科学

国情

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

健康

杂谈

分类: 评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主任助理王竹天今日表示,在制作食品安全标准时会对发达国家标准进行对比研究,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要按照自己的国情来制定自己的标准,按照自己风险评估的方法来科学设立自己的标准。(中国新闻网)

    民以食为天,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人都离不开食品。而食品的定义、功能,本身就表明了其应该是健康、安全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为了方便生产、生活,也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离不开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流通体系。为更好地控制品质,保障安全,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之间,就需要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

    从这样的角度看,食品安全的标准,其最核心的要素应该是“安全”、“科学”。即任何食品,都应该足够安全,并且符合科学规范。比如,食品相关产品中关于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就是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而这种限量的“量”级便是从科学的角度得出。异言之,若是相关食品中的危害人体健康物质超量,这样的食品就算不上安全,也一定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三鹿奶粉”事件,便是前车之鉴。

    不可否认,作为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经济基础、尤其是普通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或许会在客观上影响着中国食品生产的质量。而更高品质的食品,相对而言,会存在着成本更高、价格更高的问题,这也在客观上同普通人的消费能力相矛盾。但这些所谓的“国情”,绝对不能成为食品安全低标准的挡箭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大家都拿欧盟的标准来要求北京空气质量的话,那天天都不合格。”坦白说,这样的例子,非但不适合,根本就是无耻!众所周知,北京空气质量糟糕,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低标准的空气质量来自我安慰。相反,这应该是更急迫地要求我们不断治理、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要知道,每天会有数以千万计的北京人在这样的空气下呼吸、生存!

    同样的道理,若是顾虑“国情”,放着国际上通行的、或者更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不用,而是采用更低标准的内容,这或许可以造就更多“合格”的食品,甚至,出现“食品行业”的“繁荣”景象,但请不要忘了:中国人也是人,中国人的肠胃也并非是铁打的肠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