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而来的沙颍河,在安徽省颍上县新集镇北部绕了个弯儿,形成一片肥沃的小沙洲。十余年来,这个不足1000人的村落,近200名村民被检查出胃癌、肝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等各种癌症,陆续去世。”(新京报)
人世间,所谓“触目惊心”的事,有多少甚于此么?一座村庄,一个又一个的村民突然罹患癌症,并撒手人寰。而每一个死亡的背后,不仅死者已矣,还是一个家庭的残缺,更是其亲人一年、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悲伤……
不可否认,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不生病。而生老病死,也是人之常情。但若是像癌症这样的恶疾,并非自身的基因缺陷和基础性疾病问题,也非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所致,而是由他(她)生活的环境污染所致,比如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等,这该是怎样悲惨的事实——那些死去的人该多么地无辜,那些依旧活着的人又该多么地悲伤与恐惧!
事实上,6月25日,《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这是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团队长期研究的成果,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据此,不管相关地方政府是否承认,但这足以说明,淮河边上的那些癌症村,当地长期存在且严重的污染,绝对难辞其咎!
污染自何而来?依旧是媒体的报道,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地方政府重视经济效益,各种制革厂、造纸厂、玻璃厂、化肥厂纷纷出现在沙颍河两岸。大量的污水直排入河。”另一方面,1996年,国务院发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确保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实现淮河水体变清的目标。”但颍上县环保局纪检组长江明说,1997年颍上县环保局成立时,只有五个人,“一件像样的检测设备都没有,COD(水质的化学需氧量)都测不了。”甚至,即便如今,颍上县卫生局副局长白祥成仍然认为,癌症高发是否与水质污染有直接关系,目前尚无定论,“就好比吃辣椒炒肉,你吃没事,我吃了可能就得病,说不清楚。”
不难看出,污染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大量工矿企业(也包括粗放、无节制的农业生产)随意排污,再加上地方政府的不作为,既未从源头上禁止污染企业出现,也未及时有效地监管企业排污行为,更没有切实有效地治理污染!易言之,“发展”经济的大纛下,“污染”、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不仅成了“发展”的副产品,法治与道德的双重苍白,更让其成了必然结果!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环顾我们的身边,类似的污染,类似的悲剧,并非只发生在淮河两岸。根据百度百科关于癌症村的词条显示:福建石狮永宁镇梅林村、浙江杭州萧山坞里村、云南陆良小百户镇兴隆村、江苏盐城盐都龙冈镇新岗村、山东肥城肖家店村、湖北襄樊朱集镇翟湾村、广东翁源县上坝村……地不分南北西东,人不分男女老幼,多少人无辜?幸免者又能如何?
“尽管这些年淮河流域的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癌症发病率的正常回归,起码还需10年。”国家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的话,让人心痛、心惊!如果,我们还一直像今天一样“发展”,如果,我们还不能真正重视并彻底治理污染,淮河边上癌症村的今天,会是谁的明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