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无知造就无畏

(2012-06-04 10:20:50)
标签:

小宝宝

专业知识

恶劣行径

虐待

东方网

分类: 评论
     近日,一则名为“实习护士虐待新生婴儿”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在被曝光的博文截图中,一只着蓝色无菌服的女子的手,让脖子脆弱的新生儿处于危险姿势、给婴儿“画脸”。该女子的微博称“2b孩纸完全不反抗的么,被贴了猪鼻纸还睡那么香”。(东方网)
    网络上有一句戏言,“有翅膀的未必是天使,还有可能是‘卫生巾’”。的确,如此玩弄新生婴儿,并且还将此等恶劣行径拍成照片,配上不堪的文字解说,放置于网络上,这不仅亵渎了“白衣天使”的美誉,这一刻,用“恶魔”这样的字眼来称呼这位“实习护士”恐怕也丝毫不为过。
    实习护士为何会如此“虐待”新生婴儿?这当然不可能是为了表达对小宝宝的喜欢,但也未必真的是其内心冷血的缘故。在笔者看来,她或者很多的“她”层出不穷地做出类似行径,更多地是“无知造就无畏”。
    “无知”包括两层含义,浅层的意思,是指真的“无知”。既可以是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无知”,也可以是做人、做事等的“无知”;而深层次的“无知”,则是指相关当事人明明知道,只不过在具体的实践中,或者疏忽、或者故意而假装“无知”。
    对于前者,很容易理解。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傻子,会知道或者分辨自己的行为么?但对于后者,这种假装的“无知”,更多的是源自教育与社会的影响。
    从教育的角度,在现实的教育机制下,不管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家庭的教育,更多地都是只专注于“成功”二字,却忽略了常识的教育,特别是与人的品性、责任心等相关的东西。以至于,我们可以培养出很多有学历、文凭的人,甚至,也能培育出许多掌握大量知识的工具,却很难培养出那些能正确运用知识并造福社会的人。
    具体到这位实习护士身上,连常识都知道新生婴儿身体很柔弱,经受不起粗暴的对待,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实习护士又岂会真的不知?也相信这位“实习护士”进入医 院大门时,院方肯定有过职责方面的培训,但其依旧可以在实习工作中违规使用手机,甚至,“虐待”新生婴儿。由此可见,对这位实习护士而言,其并非真的“无 知”,而是假装“无知”,或者说,是良知、责任心、敬畏心等的缺乏,让其忽略了那些她应当知道的东西!
    从社会的角度,没有谁能洞悉世间所有的东西。所以,“无知”的背后,我们应当有所敬畏。比如,古人对许多自然现象的“无知”,引伸出了对天地、鬼神的敬畏。演变至今,我们有一整套的社会规则,诸如习惯、道德、法律等,这些规则,不仅告诉我们每个人言行所应有的边际,更可以避免我们假装“无知”后而无所畏惧地胡作非为!
    遗憾的是,现实社会中,类似的规则并未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法治的不彰,道德的孱弱,让更多的“无畏”行径得不到应有的约束与惩戒,而这,也反过来戕害社会应有的“知”,跟着诱发更多的“无畏”之举。就好比,所有的人都知道,官员是不该贪腐的,但这并不能真正“妨碍”有些官员假装“无知”。若社会不能对这些贪腐行为严肃惩处,势必会让这些贪腐者更加地无所畏惧。也势必导致更多的官员加入贪腐的行列!
    还是这位实习护士的例子。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之声,她选择了道歉——“也是喜欢小宝宝的人”,“只是‘用了不正确的方式’”。先强调自己喜欢小宝宝,标榜自己的爱心,跟着用“不正确的方式”来定义自己的行为,这样的道歉,有何真诚?又谈何认识?更有意思的是,面对社会批评,其所在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发布的通告称,“责已令该学生停止实习,并作出深刻检查……”——这样的惩戒,能够让这位实习护士有所“知”,有所“畏”么?
    “无知”可以造就“无畏”,但假装的“无知”绝对不能成为“无畏”的借口。否则的话,“无知”与“无畏”,一定会成一种恶性循环。而这,一定是社会的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