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如“孔融”活在当下……

(2012-04-19 17:00:00)
标签:

孔融让梨

大梨

《弟子规》

经典故事

谦让

杂谈

分类: 评论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该名学生表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网友认为,“言之有理”就算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东方网消息)
    一道小学生一年级的语文试题,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竟然引来国人的大面积围观。这当然不是国人闲得蛋疼,而是对于当下的教育现状,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人人都有看法,人人都想表达意见。
    其实,从现实的语文教育语境下来看,语文老师给这位小朋友打个叉,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孔融让梨”这则经典故事的教育寓意在于倡导一种“谦让”精神。一年级的小学生不懂得谦让,老师给予“批评”,何错之有?当然,从其他的角度,比如鼓励小孩子讲真话,启发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我不会让梨”的答案也算不上错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教育的问题,很多、很复杂。若是离开了社会现实,坐而论教育,恐怕都未免有点“虚”。譬如吧,假如“孔融”活在当下,这样的故事又该如何演绎?
    不出意外的话,如果“孔融”生活在当下,面对老爹特意挑出的大梨,纵使“孔融”有足够的谦让之心,也会面临无人可让的尴尬局面。上无兄、姐,下无弟、妹,一个孩子的“孔融”,能将大梨让给谁?若是再参考当下的家庭结构,年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基本上并不会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甚至还是住在遥远的外地。如此,让大梨给长辈的孝心,小小的孔融也恐怕不能轻易实现了!
    其次,若是出点小意外,“孔融”手中拿着的大梨未必会是真的“大梨”。或者是用各种农药、激素培育出的“大梨”,那样的话,“孔融”的让梨之举,很有可能演化成对亲人的“伤害”;或者是用其他的水果冒充而成的“大梨”,那么,“孔融”的让梨之举,又可能变成一种“欺骗”!
    还有一种情形,“孔融”顺利地让“大梨”,并且是货真价实的“大梨”。他幼小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谦让、友爱的精神,在他心里落地、生根,并一日日地茁壮成长。沿着这条路前进,成年后的“孔融”会遭遇到什么?不妨看看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所说的,“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
    总之,“孔融”若是生活在当下,这样的经典故事都很难谱写成所谓的“经典”。那么,我们还用这样的经典故事来死板地教育当下的孩子,这虽然不能称为“刻舟求剑”,但也完全有可能让孩子迷糊,甚至,当他们看到更多的现实与书本上所描述的是截然不同的东西,还会诱发他们的叛逆心理。
    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的确非常重要,许多的经典故事也的确承载了丰厚的内容。但如何教育孩子,是填鸭式地灌输,还是刻板地复制,又或者是真正科学地结合现实而引导、启发,值得更多的人深思。换句话说,在教育这件事上,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大家不仅是一条船上的人,也都同样地任重道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