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楚”之争,还是纸上谈兵的好
(2011-10-09 13:07:18)
标签:
湖北省
长江日报
五代十国时期
简称
社会经济
|
分类:
评论
|
“湖北简称鄂,还是楚?”“秦汉之间是否有楚朝?”昨日,省委省政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透露,将组织对上述课题的研究。(汉网—长江日报消息)
一家公司,总希望自己的字号能更响亮一点。一件商品,也希望自己的商标能醒目一点。甚至,一个人也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更好听。那么,湖北省希望有一个更“精彩”一点的简称,似乎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不管是公司的字号、商品的商标,甚至人名,都是个人行为,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怎样变更,都算不上什么问题。但一个省的简称变更,则是公共行为,牵涉众广,必须慎之又慎!
牵一发而动全身,湖北省究竟是该简称“鄂”,还是简称“楚”,除了会引发学术研究、历史、文化等理论层面的分歧,更会造成现实的困惑,甚至是巨额的“浪费”。
比如,关于历史上“楚”地的范围,应该不只是湖北省的范畴,以春秋战国时的楚国为例,其疆域在强盛时期,一度包括了湖北全部、湖南、河南、安徽、江苏,甚至江西、浙江等地。再则,秦朝末年,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而项羽则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建立西楚政权。而五代十国时期的马殷据今湖南,建都长沙,称为楚王。因此,“楚”字是否专指湖北,还是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鄂”字的简称,已沿用多年。不管是在学生的教材当中,还是相关书籍里,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之现状,与“鄂”字相联系的,就是专指“湖北省”。如果变“鄂”为“楚”,不仅容易造成公众认知的困惑,更容易产生巨大的浪费!比如,此前全国高速公路换“路牌”,公路名称的变更,不仅让司机犯迷糊,数以十万计算的标牌数,更需要花费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
其实,这些年来类似的地方更名之事,屡见不鲜。像江苏淮阴变更为淮安,襄樊更名为襄阳,主管者的考虑,无非是希望借用那些更“出名”、“响亮”的名字,来凸现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等的沉淀,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但不能忽略的是,更名不是政府的“私事”,除了要征求更多人的意见,也当算算现实的经济帐。更该注意的是,更名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东西,真正支撑一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是一个名字,而是综合的软、硬环境!
究竟是“鄂”,还是“楚”,不管你改不改,现实的湖北省就在那里!不会因为改了一个名字,就立马变成了“灵秀湖北”。当然,也不会因为不改这个名字,就永远成不了“灵秀湖北”。“灵秀”在哪里?在湖北人民的追求里,更在当地主管者的脚踏实地的工作当中。至于纸上谈兵嘛,说说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