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起码通车了”,是怎样的责任心

(2011-09-28 19:19:48)
标签:

桂江

责任心

领导要求

桥面

政府

分类: 评论
    最近,广西梧州市民打热线电话投诉,说当地的交通干线桥梁“桂江一桥”经过了近一年的整修重新开通,结果大桥路面竟然出现了裂缝。裂缝让桥面看起来呈波浪状,驾车行驶感觉像是在骑马。(北京晨报消息)
    40年前修建的大桥,没有倒塌,刚刚维修的桥面,使用了不到三个月,便又要重新维修。如此强烈的对比,除了工程的质量问题,除了主管者的责任心问题,还能有更好的答案么?事实上,也正如桥梁维修施工方的负责人所言,新修的大桥再度出问题,是“施工没有满足高标号混凝土的要求”,而如此粗糙施工的原因,是“市政部门要求必须抢工期,6月5日必须通车”。
    但讽刺的是,在当地梧州市市政管理局局长梁冰那里,就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面对记者的采访,梁局长回应道:“通车”是力保的关键——“我们政府是有责任心的政府,宁愿先通车,通车虽然路难走点,质量差点,但是起码通车了。”
    这是怎样的逻辑?明明是四十年的老桥出现桥面损坏,影响了百姓的出行。那么,政府花钱修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能让当地市民更好、更方面地出行。这是常识,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桥面损害在先,政府维修在后,若当地政府真正具备“责任心”,应该是努力修好桥,并且只有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才可以计算工期,只有在修好桥之后,才能通车。否则的话,为了通车而通车,这样地去修桥,还不如在桥头上贴张告示——“此桥已修”更为省事呢!
    为赶“通车”的工期,将“修好”的问题桥投入使用,还强调这是政府的“责任心”,梁局长的雷人之语,恰恰体现了当下政府的责任意识意识的淡薄。
    这包含了两层的含义。其一,所谓的政府“责任”,在“梁局长”们的潜意识里,不是对社会公众负责的,也不是什么恪尽职守,甚至都不必遵守哪些常识性的东西。而是对领导负责。凡是领导讲的,都是对的。凡是领导要求的,都是必须认真贯彻的。就像“桂江一桥”维修工作,领导要求“6月5日必须通车”,带病的大桥便可以如期投入“使用”!还有更多的“拍脑袋工程”、“献礼工程”,也都是如此。
    其二、所谓的政府“责任心”,在“梁局长”们看来,不过是抽象的东西。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可以是“东”,也可以是“西”。只要权力在手,只要没有有效的监督、没有严格的问责。任何的工作,只要是“做”了,就是“成绩”,就是“为人民服务”。
    “质量差点,但是起码通车了”,这就是政府的“责任心”——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