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云转移支付宝股权,何必让“政策”背黑锅

(2011-06-16 09:27:26)
标签:

科技

马云

支付宝公司

契约精神

软银

    在被曝将支付宝股权转移至自己名下公司之后,马云遭遇舆论“违背契约精神”的质疑。昨日,马云紧急召开发布会,回应称其转移股权的决定“不完美”但“正确”。在发布会上,支付宝CFO(首席财务官)井贤栋称,将外资股权转移为“内资”,源于央行的相关要求。马云现场反问说,在面临提交申请支付牌照的情况下,“我能怎么办?”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现实生活中,谁又能永远一帆风顺、不遇到点难题呢?因此,当央行于去年6月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这对具有外资身份的支付宝公司而言,的确是一个难题。何去何从,如何解决,其实是对马云智慧、能力的考验。

     但遗憾的是,马云交出的答案并不合格,甚至还很龌龊。无论如何,现代企业制度之所以有其先进性,除了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更在于其应该恪守基本的诚信原则。也就像舆论所说的“契约精神”。换言之,马云在运作支付宝“外资”转“内资”的过程中,应该征询并得到其他股东的同意。或者说,这个决策的过程,应该符合支付宝公司的章程,应该得到合比例的股权、股东同意。

     你可以说,雅虎、软银在支付宝转换身份的过程中,想攫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迟迟不肯表态。但这就是生意,商人无利不起早。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任何商人都会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雅虎、软银如此,马云又何尝不是如此?否则的话,当初又何必搞出个外资身份的支付宝?

     马云单方面运作支付宝的身份转换,显然是对诚信原则的伤害,是对契约精神的违背。而更让人难堪的是,当媒体纷纷质疑时,马云不仅不反思自己的问题,还一再强调这一决定“不完美”但“正确”。

     马云表现得如此理直气壮,无非是用阿里巴巴公司的2.2万员工、用国家的政策来做注脚。一则,若不能在政策规定的期限内,实现支付宝公司的身份转换,就意味着支付宝公司的运作将陷入停顿,意味着2.2万员工利益受损。二则,马云之所以如此转移支付宝股权,完全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规定——“我又能怎么办?”

     这样的表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前腾迅公司那个“艰难的决定”。面对360公司的发展策略,马化滕不去想着用司法或者商业的办法解决,却拉上数亿无辜QQ用户的权益做价码。这哪里是“艰难的决定”,根本就是“无耻”的决定;而“我又能怎么办”的语境及支付宝顺利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结果,则很契合唐骏的风格,为了所谓的“成功”,便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便可以不顾诚信、道德。
     是的,从结果来看,马云的做法像是挽救了支付宝,甚至可以算上是力挽狂澜,但对于企业的诚信、契约精神呢?当然,你也可以说,马云这是权宜之机、是不得已为之,行大事应该不拘小节。可对于事情的善后,马云应该拿出更多的智慧,去寻求雅虎、软银的和解,而不是拿“政策”给其背书,搞得像是政策害了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