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部凭什么进名校培训?

(2011-01-27 20:28:53)
标签:

汝州市

公共财政

干部培训

名校

大河网

杂谈

分类: 评论

    汝州市正在实施一项干部“充电”计划,不是“选派”干部而是“全派”。2010年,该市159名正科级干部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共管理轮训。他们计划今明两年,把剩下的6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都轮流在国内名校“充电”一次。从去年开始,汝州市财政每年预留300万元作为干部培训经费已经制度化。(大河网消息)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不言而喻。事实上,从古代社会的凿壁偷光、囊萤夜读
的故事,到“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甚至时下的孩子家贫而贷款读书的故事,无不展示着学习的读书的魅力,许多人对学习的追求。

    因此,汝州的官员们肯去学习,应该值得肯定。不过,用财政的钱做学习的花销,每年预留300万作为干部培训经费,倒是想问一声,究竟是谁给的权利,凭什么干部们进名校培训,却让公共财政来埋单?

    公共财政不是政府口袋里的“私房钱”,而是属于大家的钱。怎么用,不仅需要各级人大的审议、把关,更需要符合起码的公平、正义。

    尽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中央的一贯态度和长期部署,但用公共财政支付干部们的培训费用,现行法律中,有这样的明确规定么?如果没有,那这样的预留所谓的“干部培训经费”,究竟算什么呢?如果公共财政可以随意列支,也就难怪那些公款消费之乱象屡禁不止了,也就难怪那些公务员小区等超级“福利”层出不穷了。

    另一方面,公民个人培训时,不仅花费不菲的费用,更需要处理学习与工作、生活上的时间冲突。换句话说,个人的学习,所花费的,时间、财物都是个人的东西。但干部们培训,既可以不用掏钱,还能占用工作时间,公平何在,又凭什么呢?

    我们理解主管者让干部学习的苦心,即是为了提高干部们的各种素质、能力。可问题是,干部们不是普通人,其之所以能居于干部的位置,一定是建立在相当的工作能力与素质上的。如果不能胜任实际的工作,又何必让他们在干部的位置上“受罪”、更糟蹋社会资源、委屈百姓呢!能者居之,不能者下,凭什么他们可以尸位素餐?还要花钱、花时间去培训他们,莫非是要巩固他们的“铁饭碗”到退休?   

    更无法忽略的是,这些年来,干部们的“考察”、“培训”、“学习”更多地成为了公款旅游、度假的代名词。有多少公费考察,便有多少的“游山玩水”、“逍遥自在”。每年300万,600多名干部,谁能保证他们不去“挂羊头、卖狗肉”呢?再说了,去名校的培训结束了,又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观念啥的又要更新了,那是不是又该去到更有名的名校、名山、名川啥的去培训、学习、研究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