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转眼又到年底,又是一年归乡时。丰收也好,寡收也罢,所有的忙碌,一年的辛劳,所为的,都不过是让自己、家人能够过得更好。也正因为此,回家过年,不仅是为了传统,更为了亲情,为了家庭的和睦幸福。
回家、过年,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如期开启。40天,28.5亿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短的人口迁徙,再度隆重上演。
年年岁岁路相似,岁岁年年票难求。这一张、回家的车票,为何总是那么地难得!
一回回排队,不管天寒,还是地冻。一次次奔波,不舍白天,又或者是黑夜。幸运的,买到了车票,便笑颜如花,收拾行囊,登车返乡;不幸的,买不到车票,或者继续在车站来回奔走、苦苦守侯。又或者放弃回家过年的念头,尽管在家的那一边,是年迈的高堂、是年幼的孩子。也有人抵不住回家的念想,或者千里走单骑,或者徒步过千山……
春运难,难于上青天。尽管我们有很多的理由来解释这一点,比如,我们的铁路建设滞后,总的运能不足;又比如,春运是短时间内运力的集中爆发,任何国家面临这样的难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可是,面对他们的漫漫回家路,我们当真没有努力的空间?
正如媒体所指出,我们能举全国之力,办好奥运、办好世博,也办好亚运,为何就不能办好老百姓回家过年的“春运会”呢?的确,成功举办这样的盛会,动辄千亿的投入,其背后是国家人、财、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办大事决心的体现。对照这一点,我们为何不能将“春运会”举办得更顺利一点?无论如何,“春运会”的背后,也包含了“人本”的精神,更包含了国家的责任。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什么?不是多盖几幢大楼,不是修建几条最快的高速铁路,更不是将许多房子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究其根本,应该是让人们过得更好、更有尊严。
回家、过年,漫漫回家路,去哪里能寻到更好、更有尊严?十年之前、十年之后,我们究竟收获了多少的改变?而我们的一生,又能有多少这样的十年!莫使年华皆流水,转头已百年!
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非不能为,实不欲也。不客气地说,面对春运难题,主管者固然重视这一点,但也割舍不下利益的纠葛,更不用说什么“贴本”投入了。一直以来,我们都能看到,与普通列车内人皆沙丁鱼罐头状相伴的,是高级列车的轻松的背后。又或者与平常票价相比,是春运汽车票价的上浮。
回家、过年我们当真无法做得更好?答案很明显,只要我们够努力,只要我们能拿出举办奥运、世博、亚运那样的热忱与豪情,只要我们肯做,一定会做得更好。
从短期来看,我们可以整合各种运输资源,特别是铁路运输系统,完全可以减少或停止高端客运,而将更多的运力,投放到普通旅客身上,开行更多的普通旅客列车;又比如,我们可以开通更多的长途客车,倘若考虑到票价、安全的因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降低票价。又或者用警车开道的方式,为大规模的大巴车队护行。
若从长远来看,欲破解“春运”难题,需要我们的政策更给力。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向西部、贫困地区倾斜,并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的方略,让更多的人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另一方面,户籍制度的大门,应该尽可能地放开,让更多的人可以在就业地落户,以避免他们的两地奔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