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字经》不够经典?是错在“全文阅读”吧!

(2010-12-30 19:40:37)
标签:

《三字经》

《神童诗》

经典诵读

山东省教育厅

《弟子规》

杂谈

分类: 评论

    山东省教育厅昨日发出通知,表示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山东商报消息)

    中小学生,从年龄上看,应该还是孩子。尽管有“人小鬼大”的说法,也尽管现在的孩子发育得早。但相对于成人而言,无论是在思维、理解和分辨能力上,又或者是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他们都难免会有不足。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山东教育厅发布这样的通知,倒也可以理解。但为了所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竟然连《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这样的东西都要禁止,却真的很让人费解!

    何为经典?这应该不是张三说了算,也不是李四说了算。当然,更不该是主管者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其实,还应该是“社会实践”。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照那些汗牛充栋的书籍、典册,只有那些流传够远、够广、影响够深远的东西,只有那些得到绝大多数人肯定的东西,才可以算得上是经典。

    我不知道山东教育厅的官员究竟有没有读过《三字经》,但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启蒙读物,《三字经》能够流传这么广、这么久,能够为那么多的人传诵,应该担得起“经典”二字吧!你可以认定《三字经》里有所谓的“糟粕”,但你更无法否认其蕴涵着更多的精华!正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区区一千多字的小册子,不仅涵盖了许多的历史、天文、地理等知识,更通过浅显的语言、各种小故事,给我们展现了包括尊师重道、注重礼仪孝悌等的传统道德。

    由此看来,山东省教育厅之所以要把这样的经典排除在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之外,并非《三字经》不够经典,而是害怕中小学生们会“全文阅读”。背后的逻辑,应该就是《三字经》全文里有部分“糟粕”,中小学生全文阅读会看到那些“糟粕”,中小学生看到了“糟粕”就会受影响,就会变坏……

    这种逻辑,其实,并不只存在于对中小学生阅读经典时的担心,事实上,在日常生活的许多地方,甚至在我们的历史问题上,也广泛存在。比如吧,看新闻联播,总是一派和谐。打开报纸,也总是歌舞升平。世界当真这么美好?显然不是。自然,取舍的理由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怕我们不明真相的群众会受到别有用心的教唆。又比如,翻开现代史,书本上看到的尽是“精华”,所有的“糟粕”都不翼而飞。显然,也是经过挑选,所为的嘛,自然也是担心大家会因此而“误解”、“走上歧途”!

    但历史是一面镜子,真相也不可能永远被遮蔽。美好的东西,自然会让人向往,但假如,一直都沉湎于此,无法感受世界的真实,我们又谈什么进取、进步呢?以史为镜,才可以照出许多的错误、鄙陋。剖开真相,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

    “断章取义”地去阅读,永远无法看到真正的内容。同样的,孩子读经典,需要的是“全文”,而不是片段。你可以说,孩子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有偏差,但请不要怀疑孩子的智商!只有把善与恶、美与丑放置在一起,才可以让孩子真正学会辨别!鹦鹉学舌学出来的东西,永远都只是“传声筒”、“跟屁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