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爹你妈没问题,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完感谢父母就完了。”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于再清在本次政协会议上批评冬奥冠军周洋的发言。
喜欢体育的朋友,应该还对周洋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打破奥运会纪录并夺冠的场景记忆犹新。获得冠军后,激动万分的周洋曾对着记者的镜头感言:“获得这枚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也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
就是这样一句简单、朴实的话,竟然让我们于副局长很是不爽,事隔多少天后,竟然还在政协会议上拿出来说事!于局长的意思很明显,即运动员不管在什么时候,荣誉面前,首先想到的应该先是国家,要先感谢国家的培养。然后才可以想到父母,才可以感谢父母的养育。换句话说,于副局长在这里是狠狠地批评了周洋的言行是缺乏“爱国”之心了!
可周洋的这样先“谢爹娘”,真的有错么?
根据媒体的调查,当周洋对着记者的镜头,说出那样的感言后,有79.9%的人认为周洋的感言“发自肺腑,真实感人”;73.4%的人表示周洋“对父母的孝顺和责任感,值得学习”;而45.4%的人同意“爱家才能爱国”。
公众的观点很清楚!荣誉面前,当然可以先谢爹娘,再谢国家!实际上,谢“国家”与谢“爹娘”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爱国家与爱父母的爱心比较,才是问题的关键。
爱,总是人世间最美好、诚挚的感情,往往发自内心,并支配着一个人的言行、思维、理想、追求,进而影响到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家是小家,国是大家。在这个由无数个小家组成的大家中,我们当然先要经营好小家,“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学会了爱这些小家,我们才能更好地爱大家;同样的,我们也要爱护这个大家,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只有在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之下,小家才可以更好地存在与发展。
由此可见,基于爱心的分析,爱“国家”与爱“父母”的爱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退一步讲,如果真的要扒下“爱国”与“爱父母”的外衣,分出个先后顺序,也并非不是不可以先爱“爹娘”,再爱“国家”的。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假如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父母,都明显地缺乏爱、没有爱,又谈什么爱国呢?要想爱国家,当然先要爱父母!只有更好地遵循孝道,培养并坚持对父母的爱,才能更好地激发一个人的爱心,一颗善良的心,也才能够更好地树立、宏扬爱国主义精神。
再功利一点分析,撇除精神领域内”爱“的内涵外延,单单用物质的东西来衡量。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活在世界上,出生、成长、再到成家立业,这其中,能给予更无私、更全面的照顾、帮助、关爱的,通常便是他的父母,是他的爹娘!国家当然也会给予各种各样的帮助与支持,但在现实中,来自父母的关爱显然要比国家的关爱更多,也更直接!
所以,再回到周洋的身上,对于周洋拿到冬奥运的冠军,的确离不开国家的培养,离不开集体的帮助与支持,周洋在获得荣誉时,也应该感谢国家,感谢集体!可运动员在激动的刹那,本能地想到自己的爹娘,并且先谢了爹娘,这又何错之有呢?毕竟,周洋的“谢爹娘”之语的话外音也并不是“不谢国家”。
可就是这样一则并不是问题的“问题”,且还被于副局长拿到全国政协会议上说事,或许更多的暴露了当下官员们认识的肤浅与思维的官僚性!
于副局长斤斤计较于爱家或爱国的顺序,显然是只看到爱国家的重要性,却忽略了爱家、爱父母的重要,也看不到爱家、爱父母之于爱国家的促进作用,是一种片面肤浅的认识;而这种整天把爱国主义挂在嘴边上,凡事言必称爱国,必上纲上线,爱国当头,那就更是一种彻底的官僚思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