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春旅游政务网特“火”,这把火源自一条雷人的广告语:“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网友纷纷在互联网上转载,并贴予标签——虎年最“唬”广告语。(东北网3月4日报道 )
“一座叫春的城市”,这样的广告词放在你的面前,会有什么样的联想?
尽管这句广告的真实意思,是想表明这座城市是一座名字叫做什么春的城市!是想用“春天”的“春”字,来显示这座城市的美丽!显示这座城市的朝气!可是把一个“春”字放在“叫”字的背后,面队这样的文字组合,还是会让人有“春心荡漾”的联翩浮想,如果头脑里稍微猥琐一点,或许还会有“风流、淫荡”的联想。那样的话,对于“宜春”这座城市来说,就不是什么好的宣传,而是一种低俗的想象了。
当地政府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可他们还是把这样容易引发另类“遐想”的文字挂上了当地的旅游政务网。理由或许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当地政府想打一个擦边球,想借用这文字上的噱头,用这种更能吸引公众眼球的“叫春”字眼,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进而关注到该网站、关注到这座城市的旅游……
把低俗做卖点、用无知当个性,这样的炒作之风,在很多地方政府都频繁出现。像近来很流行的历史著名人物的故里之争、文化之争、墓葬之争,只要是“名人”,不管其在历史上、故事里,是忠是奸、是善是恶,只要有名,就全力去争,全力去炒!
政府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争得所谓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这也很有点像那些“网络红人”的发迹故事。如早年的“芙蓉姐姐”、当下的“凤姐”等,只要能吸引公众眼球,只要能引得媒体关注,什么样的造型,都可以坳出来;什么样的话,也都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出来!更要命的是,她们在说、在做的时候,还一脸的“自信”!一幅“舍我其谁”的气势!
可那毕竟是个人行为,无论她们有多“傻冒”,对社会大众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损伤。更多的时候,她们的存在,只是像在舞台上表演的小丑,是娱乐大众的!可是,政府不同于个人!政府的一言一行,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关系到社会主流文化与价值。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更严格、认真、细致、谨慎的态度!需要更严肃、科学、负责地作风。绝对不可以浮躁地去追风,浅薄地去逐利!否则的话,不仅不可能实现那些“美好”的追求,更多的却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
“一座叫春的城市”,自己把自己形容为“一座叫春的城市”,这样的宣传,固然也可以博得社会大众的一声轻笑,但笑过之后呢?公众并不会轻易地去想象这座城市的美丽,更多的则是嘲笑这座城市的轻薄。所以,“一座叫春的城市”,并不是这座城市在叫春,而是这座城市的主管者的浮躁、浅薄的东西在发情,以至于如此“春心荡漾”,丧失了固有的清醒。
真是可笑、可悲、可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