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12月19日报道
据《京华时报》报道,特困人员基本殡葬费用将全由政府掏钱,并有望扩大到我国所有居民。昨天,民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
这样的改革,尽管只是先从特困人员的殡葬费减免开始,尽管还有许多东西只是停留在概念上,但至少已经展示了一种态度,即国家对于民生的问题,不仅仅只停留在活的人身上,对于逝者,也表达了一种难得的关怀!
事实上,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生与死都是非常重要的!“薄养厚葬”、“隆丧厚葬”的观念一直盛行。尽管这样的观念中,被掺杂了许多迷信的东西,但对于逝者的尊敬与缅怀,却是值得我们坚持的。因此,一个人不管活着是怎样的景象,当他死亡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予起码的关爱与尊严!
人活一世,草过一秋!许多时候,也就是为生前生后事而忙碌。生前的事,包括为生计、为口中食、身上衣,为可以栖身的房子,为子女的教育、为家人及自己医疗的费用、为生活条件的改善,忙忙碌碌。而死后的事,则不外乎“丧葬”二字。即包括丧事的办理与落葬的安排。
究竟该怎么对待这“丧葬”呢?对此,孔子曾说过:“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死后的事,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的,不必厚葬过礼;经济条件不足的,只要衣衾可以遮掩尸体,殓后即下葬,又怎么会有人责备他失礼呢?可见,在古人的眼里,这种“丧葬”的处理,并不直接等同与用金钱堆砌的“风光大葬”,并不直接意味着葬礼的排场、墓穴的奢华。不同的家庭,可以选择不同的“丧葬”方法。
但令人遗憾的是,几千年之后,虽然我们未曾在宣扬“隆丧厚葬”的做派,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死”不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如何,当一个人离去的时候,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与政策要求,应该要送去殡仪馆火化,车子运送遗体到殡仪馆,需要车钱,遗体推进炉子里焚化,也需要付钱。而火花了的骨灰,总不可能随手撒掉,也就需要骨灰盒,这方小小的盒子,通常又价格不菲!如果稍微表示一下对逝者的追忆,那开场追悼会吧!又将数出多少的银子!这还没完,到了最后,那方小小的骨灰盒也要落土为安吧!墓穴的价格,动辄数以几千几万元计!假如在加上一点传统民俗及信仰里的“做法事”等的费用,死一个人,往往要花掉好几万元!
这样计算下来的费用,还只是普通的费用,并没有包含任何奢华或者排场的东西。但即便如此,这些费用,已经让很多人无法承受了!
前些年不是有过这样的一则新闻,在某地的小河里出现一具尸体,警方以为发生命案!后经调查,才得知,原来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把他病势母亲的遗体悄悄地扔到河里!抛弃母亲的骸骨,是这人没良心、忤逆?其实并不是。只是这位可怜的儿子,因为贫穷,实在拿不出料理母亲后事的钱财!万般无奈之下,就选择了让母亲沉尸河里的下策!
究竟是什么让死亡也成了人们的负担!或许,有很多中原因。但不管怎样,我们也根本不可能像这位外来务工的可怜人这般料理逝者的后事。
生时多艰,死后也多苦?忙碌完了一辈子,等到腿一伸,眼一闭,算是一了百了,再也不用为尘世间的事而烦心吧!那就希望这“微薄”的解脱变得更轻松一点,让活这的人在忙碌生前事的时候,也能少一点这样的辛劳,或许,对于民政部这样的改革,我们真的该大声地叫声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