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6月30日报道 跨国公司在京地区总部高管人员,首次可以不受学历、年龄限制办理北京户口。
谁都知道,这年头,办一个北京的户口是何其地难。有许多人在北京暂住了N多年,为当地政府缴纳了N多的税,在北京买了房、生了孩子,差不多可以说,从头到脚、甚至每个毛孔里,都流着北京的气息,可就是落不了北京的户口。如今倒好,有新的政策出台,这般困难的事,也可以轻松解,当然,你要够成功,成功地成为跨国公司在北京地区总部的高管人员,那北京户口就唾手可得了。
两厢比较,作为国家公民,来北京发展、生活,只能暂住而无法取得户籍资格。但若能成为跨国公司在京总部的高管,不管你来自哪里,甚至国外,都可以轻易地取得北京户口。是国人低贱、还是后者高人一等?如果没有妄自菲薄的民族观,那我们只能认为当地政府是在以户口来酬庸。
联想到上海之前推出了所谓的居住证转户口的实施细则。正如所料,这样的细则同样附加了许多近乎苛刻的条件。想要取得上海户口,依旧很难。可就在无数暂住在这个城市的外来人口翘首盼望的时候,上海市政府高调宣传:给那些优秀的来沪务工人员上海户口!
我丝毫没有半点怀疑这些外来人员的优秀!尽管这年头关系、作假、权钱交易等现象泛滥。
事实上,这些外来人员在上海打拼并不容易,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值得表彰。那么,上海市如此作为,又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是上海市对他们的奖励呢?如果是奖励,那在上海这坐标榜文明、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同样是用户口做酬庸。
户口成为政府酬庸的工具,固然让那些得到户口的人群欢呼,但我想,这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悲哀。既悲哀政府始终没有认识到户口在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也悲哀公民的平等权利又一次被赤裸裸地践踏!
无论如何,户口不同于国籍。在一个国家之内,户口只能算是国民身份的识别,所有的公民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无差别的户口登记权利。绝对不应该依此而标榜身份、人为地将国民分成三六九等。可是,这一切在我们这里户口就变了味。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不同的户口,把同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分成了一种又一种的群体。而不同的群体之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差别。或许,正是这种依附于户口上的利益,才使得政府想出用户口来酬庸的招数。
众所周知,正是基于户口制度上的社会管理体系,使得我国的社会二元制结构愈发地严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也因此不断堆积。更要命的是户口制度严重阻碍了我国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尽管82年宪法中删除了“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但若不是户口制度这样严厉地用社会福利与户口管理相杂交,也不会出现今天积重难反的局面。
因为户口的关系,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变的以出生论成败。只是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便注定你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城市与农村、大城市与小城市、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巨大的经济差距,使得这种生来平等的机会变得是那么地不平等。更要命的是,这种差距可能要维系终生!
现代文明社会,虽然不主张绝对的公正、平等,但我们最起码应该努力为所有的人提供一个相对平等的机会!不管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人、失败者,甚至罪犯,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在同样的国度里,我们的基本权利应该是一样的。
继续高调地宣传户口酬庸,只能是让我们在二元制的社会结构里,越走越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