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日,于很多人而言,这个日子除了让人感到些许冬的寒冷之外,毫无出奇之处。但对于陕西定边的十二个普通家庭而言,却注定是一个肝肠寸断、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一日里,十二个孩子因晚上用碳炉取暖不慎致煤气中毒,在十数小时的紧张抢救之后,十一个幼小的生命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还有一个至今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之上。
这是一条让人阅读起来感到窒息的消息,这种感受,可能与孩子们在氧气殆尽的房间里,走完生命最后时刻的窒息有所相似。十一个孩子,十一个小女孩子——就这样走了,走得很是突然,让人哀恸。也许,在她们入睡之前,她们还在一起互相展示着自己的一条丝巾、一件新衣;也许,在她们躺在床上之后,她们还在一起窃窃私语,说着自己喜欢的明星,畅想着城市孩子的幸福日子……但是,没等她们戴上自己的丝巾,没等她们穿上父母刚为她们买来的新衣,她们就走了,只留下几具冰冷的躯体。
无言沉默的孩子,尚来不及学习何为一氧化碳,尚来不及再看一眼这个承载自己无限梦想的学校,就悄然逝去了。十几个幼小生命的离去,撞击着我们每一个人获悉了这个消息的人--因为,在去往天堂的路上,她们定会用稚嫩的声音问: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十几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我们?面对追问,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可能会找出很多理由来为她们的离去写下注脚。比如,安全教育未见效果;比如,资金困难难以实行集中供暖;还比如,校方及教师玩忽职守;还比如,相关当权者漠视生命,未有保障校园安全之有力措施……
如此这般的理由,在惨剧之后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很多,我们也已总结了无数次,然而,为何我们总是眼见残忍?比如,2005年12月19日夜晚,榆林市西沙文化路紫荆花大酒店一男员工集体住宿楼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致7人死亡,14人住院治疗;比如,2008年11月14日早晨,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宿舍阳台跳下逃生,当场死亡……
历数这些深刻于我们脑海抑或已开始淡去的惨剧,眼见这些逝者离去的“背影”,再看着一道又一道的惨剧之后的“紧急通知”,我们已悲伤得无力悲伤,甚或可以说我们已麻木不已,每天总是用淡漠的眼光看着那一个个因灾难、意外、事故而消逝的生命,然后,逐渐让自己的心“硬”起来,让自己成为“铁石心肠”。这,不能不是一种悲哀;这不能不是一种伤痛。
尽管我们已看太多了如此这般的惨象,尽管十二个孩子的不幸遭遇足以让我们成人话语体系的评论语无伦次,但是,为了继续前行,我们必须告诉这些逝去的孩子:孩子,无数人会通过报纸的铅字为你哀伤,无数人会为你的逝去愤怒不已,你的离去,撕裂了无数人的心。
今天,当我们以近乎残酷的状态将我们的泪水从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抬起的时候,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世界的一些不完美,只是,在面对之前,我们必须要以足够妥当的措施,让那些年轻的父母在孩子逝去之后能得到些许安慰,让其他的父母,能用含着微笑与慈爱的目光放心地看着孩子去上学、去行走、去幻想。
后记:这是为我们报纸写的评论员文章,悼念陕西定边那逝去的十一个孩子,为那个还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祝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