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个特征

(2010-04-19 08:32:12)
标签:

大学生

孔乙己

工地门

杂谈

    鲁迅先生说“孔乙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因为他早看透了,像“孔乙己”这一类读书人,徒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罢了。如今,距离《孔乙己》发表于《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的日子(1919年4月)恰好有九十一个年头,按鲁迅先生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的说法,本文的年纪还要再添上四个月(作于1918年冬天)。然而,即便是沧海变了桑田,连鲁迅先生都早已离我们而去,“孔乙己”却还活着,真是“有的人死了,但他却还活着”。现代的中国读书人,进化是有的,但说有什么进步,那未免要叫人笑话。

 

    中国的大学生很可怜,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喜欢“消费”大学生的国度。在这里,人们只对两件事情感兴趣,一是大学生犯罪,二是大学生犯贱,似乎骂大学生很本事,嫖大学生很能耐。我一时间有一个形象却不是荒唐的想法,大学生不过是像囚徒一样群居然后到点儿出来卖的妓女而已。当然,说大学生可怜,自然免不了牵出他们的可恨之处。

 

    现在的大学生搁在战争年代,保不齐十有八九是要做汉奸的。他们很喜欢替同袍认错,不是因为什么良心发现,而是他们尝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甜头。在他们看来,与其被别人消费,不如干脆自我消费,还能尽捞些鲜花和掌声。按王小波的话说,他们就是需要老娼妇拿着他们的男根说他们不同凡响的人。他们想的不是“相煎何太急”,而是怕“相煎来不及”。读他们的文章,永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社会、教育、大学生本身),这也是他们分析问题时永远想到的三个方面。只可惜,这分析永远都不是从“前因”开始的,所以他们看上去永远是“没头脑”和“不高兴”,逼的韩寒当初要像余秋雨一样“含泪劝告”大学生不要出去“站街”,也不要在英语四六级还不达标的情况下问候人莎朗斯通的八辈儿祖宗。

几个特征

    最近网络上正在热议成都大学生情侣“工地门”事件(以上为其中一幅图片),当中果然又有不少自弹自唱,从社会、教育、大学生本身三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大学生。我不能不佩服他们的眼力,否则他们怎么能仅仅凭借自己的本能和掌握的只是就一口咬定照片中的二人是成都的大学生呢?于是,我们可以顺理成章的总结出成都的大学生的几个特征:

    1.喜欢在工地亲热的都是成都的大学生。

    2.在工地亲热时只喜欢脱裤子,不喜欢脱上衣都的是成都的大学生。

    3.在工地亲热时不防偷拍,但不爱自拍的都是成都的大学生。

    所以,以后如果你在茫茫人海中认不出来谁是成都的大学生的话,你就可以据以上三个特征判断。也许有的人会说,其实不光有照片,还有帖子做了说明呢,这倒提醒了我。发帖的人在距离如此之远的情况下偷拍,仍然能准确地判断照片中的二人是成都的大学生,证明他们相识,即使不相识,那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也就是说,偷拍者也是成都的大学生,于是我们又可以总结出成都的大学生的几个特征:

    1.成都的大学生喜欢偷拍同学或校友在工地上亲热。

    2.成都的大学生喜欢在网上泄露同学或校友的隐私。

   

    最后,如果你要问我,我写这篇文章是要说什么,我只能说我什么都不想说,我也说不出什么,我只是总结了几个特征,顺便告诉那些不知道的人。如果你还要问我,我是不是大学生的话,我只想说:“我很不喜欢有个老妓女用冷冰冰的手来拿我的男根,这地方不是谁都能来碰的——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勃起如坚铁,但我还是不喜欢。”

 

    参考文献:《呐喊》 作者:鲁迅
              《万寿寺》 作者:王小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李白故里
后一篇:希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