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唱歌请别跑调

(2009-11-28 09:57:57)
标签:

教育

北大

校长推荐制

  11月27日,北大完成了对“授权”校长们所推荐学生的审核工作。11月30日,初审合格的学生名单和相关信息将在北大招生网上进行五天公示。

 

    北大丝毫不受争议的影响,足见其推行“校长推荐制”的决心有多大。按理,既然北大已向世人表明态度——自己此番并非“投石问路”,众看客也该洗洗睡了,由着此事尘埃落地,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嘴里的螃蟹就算不肥,也好歹新鲜,吃吃无妨。

 

    然而,当我们翻看各学校已确定的推荐上北大学生名单及推荐理由,所有的隐忧依旧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可以说,北大是想唱一首创新的教育之歌,只可惜从一开始北大就唱跑了调。北大的“校长推荐制”,说白了,采用的是“1+1”的模式,即“学习成绩优秀+某项特长突出”,这似乎也反映了现阶段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某种认识,可惜这种认识是存在着严重缺陷的。首先说学习成绩优秀,这也许是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先决条件,任何一种教育似乎都不能将其撇开,但这实际上是应试教育的主打歌,如果素质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里学习成绩仍然占据高比率,就好像是前朝的遗老占了本朝的光,不伦不类。而某项特长突出,则其实饱含着水分,且不说现在各类才艺比赛多如牛毛,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育漏洞,就说当今社会出本书,上个电视又有何难?更别提什么学生干部组织过什么,主持过什么之类的事迹,没上过学的人也许不知道,但对上过学的人来说,你这是在骗谁?否则哪个校长能站出来解释一下每年的开学典礼上代表新生发言的同学是怎么选出来的?学校活动终究是学校行为,由学校支持,谁不是一帆风顺,这和能力有什么关系?我们翻看那些推荐理由,获过奖的就晒晒奖状,没获奖的则逼着这些校长们变着花样儿的哄被打开心,什么喜爱...热爱...参加过...担任过...还有人品好、威望高、有思想之类的,总之实的不行就来虚的,如果真的像推荐理由中所描述的那样,根本用不着去北大读书,留下来直接做校长都完全够格,至少你从推荐理由的写法上看,这些名校的校长中没有几个是才华横溢的,比起他们推荐的学生差得远。而推荐十四岁女生洪欣格上北大更像是一场炒作,北大什么时候开始善于培养心智不成熟的少年天才了?推荐上去是爱她还是害她?而且所有被推荐的学生清一色的为北大唱起赞歌,甚至没有几个主动感谢自己母校的,尽是对未来阿谀谄媚,却没有对过去抱感恩之心。即便如此,真的有人相信他们对“北大”是真心的么?如果此时清华、港大也实行“校长推荐制”,他们会不会捶胸顿足懊悔不已?会不会立即改口自己曾经一时冲动?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教育该有多么悲哀?

 

    更令人担忧的是,外面风声四起,校园内却众口一词,对于被推荐的学生,这些学校内部居然没有任何一丝有争议的迹象?这个现象难道是合情合理的么?会用自杀、倒饭抗议的中学生们居然面对电视镜头,自觉自愿地成为和谐社会合格的接班人,比麦凯恩祝贺奥巴马当选还更显高尚,甚至都没有一个人这样说:“其实比其他,我认为某某某更应该被推荐”,难道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心服口服”和追求的“服众”么?而一所名校,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反倒是倚天屠龙,莫敢不从,这又是怎样的悲哀?

 

    总之,北大“校长推荐制”作为一种尝试,确实没必要苛责,里外里不也顶多就是六十多个潜规则么?然而,从中反映出的现今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弊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希望被打高声歌唱,但也请北大别跑调。

各中学已确定学生名单及推荐理由(1)

各中学已确定学生名单及推荐理由(2)

 各中学已确定学生名单及推荐理由(3)

各中学已确定学生名单及推荐理由(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