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大精神”
(2009-11-07 10:37:30)
标签:
体育中国足球中国足协鸟巢重庆市 |
分类: 中国足球 |
近日,中央领导人连续在足球问题上发表讲话,要求把足球搞上去。
这样一件看似对中国足球有绝对利好的事情,经过中国足协的认真学习领悟,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终于又一次从中破解出了所谓的弦外之音,或者叫真实意图,即“国安夺冠影响力大,领导会因此支持中国足球!”于是乎,国安夺冠系中国足协内定成功升华到国安夺冠系中央内定的新高度,实在可歌可泣。
不知道发表讲话的中央领导会不会挠头,但作为一个普通的球迷我却忍不住抓耳挠腮,天知道足协什么时候能改掉“对上奴才脸儿,对下官儿爷面”的做派?何况,作为一个负责足球项目的专职机构,搞好中国足球本来就是中国足协的基本职责,为什么一定非得上头有点儿意思,底下才能意思意思呢?就像轰轰烈烈地重庆打黑运动,明明是顺应民心、替天行道之举,结果喜获丰收的重庆市政府不但不邀功,反而一再强调打黑一方面是因为被黑社会逼急了,另一方面是遵照中央的指示,似乎打了胜仗的重庆市政府反而更委屈,令人高兴也不是,不高兴也不是,只能苦笑不得。而中国足协同工不同命则是因为其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任你下面逼着上面压着,我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混样扶着叉腰肌顶着,爱咋咋地,你不动我不动,你一动我乱动。
当然,你要把中国足球搞不上去的原因都归咎于中国足协是不公平的,放眼世界足坛,二百五的足协多了去了,但一国的足协不着调并不意味着该国的足球水平就一定底,这就好像名师出高徒,但傻师傅也未必带不出好徒弟。我觉得关键是我们的足球理念不是落后的,而是错误的,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大”的精神,认为“大”才意味着美,只有“大”才意味着好,所以我认为如果中央领导人说的是把足球搞上头去,中国足协才真的是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就像我记得有鸟巢的管理者牛逼哄哄的说没有一支中超球队配得上鸟巢这样的主场,这在国外非笑掉人家的大牙不可,你认为国外哪个豪门俱乐部会择选鸟巢这么一个在现场看球能把足球场看成台球台或是早先CM二维比赛图像的体育场作为主场?把人看成鸟的足球场能叫好的足球场么?但没办法,谁让大鸟巢符合人们的大审美呢?正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异化,使得我们的“大精神”最终演变成了“大神经”
如今一提到中国基础建设,当权者就会喜不自禁地宣称全国性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将重新鸣锣,可有没有人问过,在中国一所有一千名学生就读的学校有没有一项传统的足球赛事?足协总整大的比赛,使得学校作为小单位宁愿养一只足球队,也不愿培养一个足球运动员,所以因为加分上好学校的伪足球少年很多,注册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的孩子却很少,这难道不是那种“大”的思想在作怪么?难道切实地给真正喜欢踢球的孩子(哪怕并不是为了成为专业运动员)提供一个良好的从事足球运动的环境不该是从细节,从基层做起的么?中超弄那么热闹不也没见国家队的水平有什么提高么?中国足球激进分子总以“态度决定一切”口号宣扬足球大国思想,认为爱国主义可以取代战术胜利。他们一贯信奉这样的真理:中国足球赢球都是因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而输球就是因为球员态度出了问题。所以中国足球发展了几十年,我们别的啥“流”都不走,偏走“态度流”,似乎这才是“甲流”,于是最终我们成了“三流”。扪心自问,我们的技术比别人好么?战术比别人好么?身体比别人好么?意识比别人好么?传球比别人好么?穿插比别人好么?跑动比别人好么?配合比别人好么?啥都不比别人好,光态度比别人好就能赢球了?合着世界杯踢得不是足球,是态度。小的问题我们一样儿没解决,在正确的大方向上扯那么大个淡又能有什么用?
总之,还是那句老话,中国足球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瞅瞅欧洲足坛,有多少后起之秀挤兑的老牌儿劲旅无处安身,那可不是靠一天两天的大动作做成的,而是因年复一年不断地夯实基础才形成的厚积薄发。中国足球不是没有明天,只是要看它的今天掌握在什么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