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兰与保姆的故事最终以“握手言和”的方式落下了帷幕,这无疑是现如今的情况下可以取得的最好的结果。桑兰得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泻胸中的郁闷;保姆虽等于说是上了一堂生动的责任教育课,却也得到了最后的谅解和为数不少的同情。至于那些侮辱、谩骂、批评、指责桑兰的声音,我以为无须理会,因为那些人或不需要坐着轮椅生活,或压根儿就没雇过保姆,更何况桑兰雇保姆也没有花他们的一分钱,有什么义务要成为他们心目中那个“高尚”的人呢?
有人说,桑兰抱怨可以,但不该公开保姆的相关资料,这听上去很合理,但细细想一下,这无非是一个“强”与“弱”,“大”与“小”的问题。就像很多媒体网络的报导为了凸显桑兰的“恶”,便在“保姆”前加了一个“小”字,凑成“小保姆”,于是一场简单的雇主与保姆之间的纠纷就演变成了一场“大明星”欺负“小保姆”的闹剧。但如果与桑兰产生纠纷的不是保姆,而是某某部门、某某企业、某某贪官、甚至某某富二代的话,估计所有人都会支持桑兰,并认为桑兰曝光的还不够,至少也得抖出其“八辈儿祖宗”的隐私。
在我看来,桑兰的“保姆门”事件作为一个个案的话已经尘埃落定了,其他人没必要再制造双方内心中对彼此的芥蒂,甚至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看得高一些,就不难发现,桑兰的行为实际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维权途径——博客维权。诚然,现阶段通过博客维权对于那些“名博”或者被“名博”关注的事件也许更有意义,但凡事不都是需要一个过程么?既然在我们这样一个政府行为往往显得“被动”的社会里,关注度很大程度决定了政府的办事效率,那么与其消极的埋汰政府,为什么不积极的诉求权益的维护呢?我们的政府应该开放博客维权的官方途径,搭建博客维权的官方平台,同时也相应的加强监管,对恶意诽谤污蔑严肃处理,对反映的问题认真对待。
总之,桑懒的“保姆门”事件未必就是坏事,不如就以此为契机,引领维权新风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