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只是做了北大该做的事

(2009-07-02 22:15:49)
标签:

教育

北大

高考

何川洋

重庆

杂谈

据报道:

    今日凌晨北京大学本科招办负责人表示,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北京大学招生办在核实全部事情之后决定,放弃录取重庆考生何川洋,并报学校批准。

何川洋此前填报第一志愿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此前有消息称,香港大学已邀何川洋前往该校读书。

日前,重庆今年高考文科第一名何川洋更改民族成份以换取加分的事件经披露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经查,何川洋土家族的民族成分属于造假。不过,当地教委表示,仍决定保留其高考录取资格。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对于高考违规作假行为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北京大学当时表示坚决拥护教育部决定。

北大招办负责人称,如果另有类似情况的考生一经查实,也均取消其录取资格。

■ 相关新闻

高考录取电子照片须报教育部

作为新生学籍电子注册依据,高校须复查新生报到材料

昨天,全国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正式启动。鉴于此前媒体揭露的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教育部要求,自今年起,各省级招办上报所有考生录取数据库,均须上报电子照片信息,作为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的依据。

高考通知书禁代领递送

今年,湖南邵阳市邵东县学生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事件经媒体披露后,湖北等地也出现类似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教育部要求,严格按照经省招办核准的录取考生名册发放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寄送必须采用给据邮件方式寄送,不得采用平信方式或者代领方式递送。

教育部还要求高校做好新生入学报到及复查工作,认真查验考生报到时提交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迁移证等材料,与考生所在省级招办传送的电子档案和寄送的录取考生名册、纸质档案进行核对。对材料不全或有疑点的考生,要展开核查。

弄虚作假将取消录取资格

教育部表示,所有享受加分的考生必须经有效公示确认无误后,方可按加分投档录取。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考生和违规录取的考生,一经查实,取消其录取资格,已入校的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

据悉,今年高考期间现场查获违规考生2219人。

北大否认招收本科插班生

教育部还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凡是以“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名义进行的所谓军校招生,均属欺诈,不要轻信。

此前,今年高招录取尚未开始,已经有人打着北大等名校的幌子,声称招收本科插班生。北大已发声明称,北大从未举办过任何插班生项目,不招收任何形式的插班生。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也否认发布了本科插班生的消息。

 

对于这件事我有如下几点疑问:

第一,北京大学在放弃重庆文科状元的过程中完全依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白纸黑字儿,为何还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否反映了我们社会的教育公平存在着很大的信任危机呢?北大放弃录取就代表北大是维护公平的楷模,正常录取就说明北大缺乏包容心么?

第二,认为“家长有错,孩子无辜”或是“不要把家长的错强加给孩子身上”的人们是如何将相关责任划分清楚,即是如何知道一切都是家长的错,而孩子毫不知情呢?对其父母的严惩是因为他们是状元的父母还是因为他们是政府公务人员?对其父母的严惩是否能转化为对其的同情?如果可以,那么对于其他30余名有类似行为的考生来说,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父母没有被严惩,所以他们也就没有资格获得同情?

第三,当内地逐渐破除“状元神话”的时候,香港等地的大学类似于抓壮丁似的招生方式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推崇?在我们大力提倡不成功但有进步的素质教育的时候,香港等地大学为什么依旧如此青睐应试教育标准下产生的内地学子?当我们在片面羡慕境外或港澳地区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开放与自由时,可曾想过中国内地的高速发展是中国内地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所支撑的?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教育是否有些过度的自卑?

第四,是否人们支持或者希望剥夺其录取资格就是缺乏同情心、嫉妒和幸灾乐祸的表现呢?舆论在充当游戏裁判和比赛监督的时候又如何避免类似这样的非议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