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为什么过端午节?

(2008-06-08 22:57:37)
标签:

传统文化

老祖宗

屈原

复兴

文化

    韩国小老儿当初端着端午节申报什么精神文化遗产的时候,着实惊了不少中国人的小心肝儿,痛心不已之余,大声高呼韩国小偷要偷我们老祖宗的遗物,这可是挖我们祖坟的举动啊!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感冒,除了在网上骂人孙子之外也没有什么更过激的政策出台,其实这才是正常的,大国总会被小国惦记占点便宜,但有些便宜能占,有些便宜占不得,我们老祖宗心里的东西他们怎么能偷得走呢?后来据说人家申请的不是中国的端午节,只是某个类似的节日,所以中国人发扬了大人不计小人过的中华传统美德,让此事不了了之了。

 

    但这个某些人提了醒,端午节需要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复兴,否则他们就没饭碗了,只是他们比起看重端午节更看重自己的饭碗,致使他们在复兴端午节的问题上一错再错。举个通俗的例子,郭德纲和其他一些相声大腕儿都呼吁振兴相声,但他们却有一个本质上不同,郭德纲是把传统的相声捡起来,然后加工成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相声,来吸引观众,而那些大腕儿则是把责任推给了观众,要求观众无论乐不乐意都要来支持,这样相声演员才能有动力去发展相声,这当中的差别,稍稍有IQ的人自然都能比较出个高低。

 

    如今我们的端午节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也许不光是端午节,很多传统的节日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人说那是因为传统文化不景气,于是呼一批专家学者站出来要给社会恶补传统文化知识,这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其实不然,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屈原多伟大,我们从端午节就可以看出来。在中国历史上爱国的仁人志士有很多,大诗人、大辞人更是数不胜数了,但为了一个人而专门设立一个节日,并由古及今几千年不断实在是罕见,这是连大圣人孔夫子都没有这待遇。

 

    但如果你比较现在的端午节和古时的端午节,那可是大不一样。我们现在过端午节有多少是为了纪念屈原?一家人坐在一起有多少会畅谈一下屈原的生平往事?有多少人能分得清粽子是给屈原的亡魂吃的,还是给鱼虾吃的?谁能说得出门上插艾蒿,手上绑五彩线与屈原有什么关系?我想很少有人能答出以上的问题,但这就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么?也许有人会说是,但我却不赞同。

 

    传统文化节日的产生肯定是因为某个原因,但人们延续过节的习惯却并不一定也延续了那个原因,这句话可能难理解,举个例子,过年放鞭古时说是为了吓跑“年”兽,那是为求平安,但如今放鞭本身就意味着好彩头,所以人们就给放鞭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而以前那个吓跑“年”兽求平安的目的倒是弱化了。就是西方人也不例外,圣诞节里除基督徒外想起耶稣他老人家的人会有多少?更多的还不是想起老婆孩子的音容笑貌,想回到温馨舒适的家?有多少愿意在这一天陪着一个十字架上的圣子度过呢?难道我们说西方人也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么?

 

    我们看官方的端午节过法,也存在问题。按理说屈原受到人们尊敬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拳拳报国之心,但是我们的官方很模糊,单纯的歌颂屈原开楚辞先河的功绩,尤其是穿着什么汉服纪念屈原,这让人感觉有些可笑,因为很不伦不类的,传统两个字也太不被尊重了。而所谓的专家学者还做了这样一件事儿,就是研究屈原的投江自杀是爱国还是懦弱,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去争论,因为无法感同身受,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忍辱负重、东山再起,那是绝对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历史只能参考,也只能想像,可如果你把历史用现代思维去强加古人那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我想,如果想依靠端午节来复兴屈原精神是不可取的。端午节真正的现实意义在于它让人们可以有个理由团聚,当中延续下来的那些习俗,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世代不分离所拥有的一个纽带的具体体现,因为这是一个小到一个家庭,达到一个民族的延续的象征。同样,想依靠恶补公众传统文化知识以求复兴端午节也是不可取的。我们不是为了一个节日而延续一种文化,文化就是文化,文化的意义远大于一个节日。我们该研究什么是屈原,什么是屈原精神,屈原该怎么样出现在我们面前,屈原精神该如何生存在现代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