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首阳山游记

标签:
昌乐首阳山弟弟一家伯夷叔齐孤山庙 |
分类: 旅游摄影 |

退休了,避开那些熙熙攘攘的旅游大军,本着不远行,近郊游的原则,10月2日,弟弟一家陪同,爬首阳山,本地老人还是喜欢喊作孤山。
首阳山,位于昌乐县城东部,主峰海拔266、2米,面积2、9平方公里。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
关于首阳山,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也是有历史考证的。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君死后,二人互相谦让,不肯受位。后来到了岐山的周国,周武王思贤若渴,想用高官厚禄留住伯夷、叔齐,但是伯夷、叔齐坚决不受。他们拦住武王伐纣的军队,谏阻战争。但是没被采纳。后来一起来到孤竹国的首阳山避世,却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不久饿死在首阳山。
传说固然令人唏嘘,但伯夷、叔齐宁死不屈的节气,却广为后世尊崇。
以上是从网络上搜集的关于首阳山的记载。
现在的首阳山,是省级森林公园,山体陡峭险峻自然风貌秀美。
这次爬山,与弟弟弟媳,侄儿和他五岁的小女儿一块。母亲也跟着,事先声明不拖累我们爬山,就想出门晒晒太阳,吹吹山风。其实,我心里明白,人老了,就喜欢在儿女身边待着。
我们的车是从西面上山的,沿着沥青铺就的主要道,一路往东上行。直行至一道关卡,才停车步行。
开始母亲还跟着我们走了一段,怕母亲累着,我让母亲别跟了。虽说在家说好是出来晒太阳吹山风的,但把母亲一人丢下,心中终是有些不忍。
见我们犹犹豫豫,母亲语气坚定地说,不用管我,你们爬你们的。我就在这里等你们。
安顿好了母亲,我们继续前行。此时天空碧蓝,风和日丽,恰是一个出游的好日子。
我们神清气爽,步履轻盈,沿着主要道一路上行,走至一个十字路口左拐,面朝北而行,正式开始爬山。
山路石阶,人工铺就。走不多时,右手边,竖立着一块山字形的石碑,书写“自在首阳”、“夷齐故地”,注明了此山之名,也注明了首阳山因为伯夷、叔齐而闻名遐迩。再度证实“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沿着石阶继续上行,左手边,人为开采石矿造就的大大小小的坑洼不在其数。
右边树木葱绿。树种大多松柏为主,种植年头短,没有粗壮高大的身躯,少了沧桑岁月的年轮,但一点也不影响葱茏翠绿。爬山累了,随便走进去,遮蔽了太阳的树荫下,坐在前人安放好的石块上,得以片刻休养喘息,喝水补给,也算惬意。
这样走走停停的,也没多久,到了红色栈道。
我就是因为看到弟弟在这里给他孙女拍的照片,特有诗情画意,才一心一意要来这里爬山的。
木质台阶,两边木质栏杆,全涂成了红色,因而茫茫绿树山野间,多了一道更为耀眼的颜色。红色栈道,蜿蜒出没,似一条盘龙,颇为壮观。
红色木质栈道,能容两三人。因而上山的、下山的,自觉靠右,鱼尾而行,很有秩序。比起那些动辄十几万人簇拥堵塞的著名景点,如此家门口的短途旅行,更为轻松惬意。
游客中,山再不高毕竟也是爬山,因而老者少数,中青年居多。一人独行有之,结朋走友者有之,家庭出行为多数,我们就是如此。我是姐姐,与弟弟、弟媳、侄儿和他的小女儿一块结伴出游,也不枉走娘家聚首一回。
木质栈道有些地方是很陡峭的,接近山顶,左手边的山体仿若刀削一般,一壁而下,颇为震撼。
我们是从山南边上来的,迎面北边上来的游客也不少,然后一齐踏上到达顶峰的最后十几石阶,总算到达顶峰。
迎面一座石庙,这就是孤山山神庙了。自然里面孤山山神安详安坐,前面摆放着游人的供奉,无非就是水果点心之类,一表内心的虔诚。
山神庙前一供游人烧香的铁鼎,再前一座深水池,里面锦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自由自在。
散落在平面山顶的游客,或坐或站,喝水小吃,老有所乐,少有嬉笑打闹,一幅休闲之态。
站在这里,眺望山下的县城,高楼林立不绝,道路无限延伸。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现代化的城市之光。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虽然搬离二十多年之久,因为离得近,母亲又年事已高,每个月都会回来住上几天。
故土难离,故乡难舍。
今天首阳山一游,运动量刚刚好,一万多步,很适宜的一次爬山旅行,也是一次难忘的旅程。特别与家人一块出游,难掩愉悦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