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87年那时候的深圳和珠海印象

(2008-02-24 19:55: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杂谈

自从有一位老人在南海划了一个圈,深圳、株海便成了举国上下瞩目的地方。
1987年4月,我第一次来到这两个城市。这里的状况,既给人以大开眼界的刺激,同时也给人以眼花缭乱的迷惑。
深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象个建筑大工地。当时绝大多数内地城市山河依旧,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惟有深圳先行一步,大兴土木,到处可见新建的或在建的高层建筑。再有的印象是马路宽,在家看惯了窄窄的旧马路,冷丁见到这儿宽敞的新马路,感觉特豁亮。还有汽车开得快,在城区里跑的汽车超过我们那边跑郊区的时速,开始横穿马路轻易不敢迈步。
但最突出的印象是,深圳也包括株海,整个城市活象个集贸大市场。深圳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商品的诱惑,到处都在进行正常和非正常的市场交易。一些街道被当地政府正式规划管理成了购物步行街,满街道摆放着一趟趟售货摊床,当时在内地很难见到的据说是从香港、日本、台湾进口过来的电子手表、金银首饰、照相机、小型游戏机、香烟、打火机、新款时装、背包、皮腰带、钱夹等等,堆满了摊床,让被短缺经济禁锢惯了的眼睛闪亮大开,购物的欲望喷涌而出。与香港相连的中英一条街更是人们趋之若骛的购物热土。而正规的购物街附近,马路的两旁,同样活跃着大量非正常经营的小商贩,或公开摆着小摊叫卖类似购物街出售的正当商品,或象电影里地下党接头一样不时凑到行人身边,鬼鬼祟祟兜售摆不上柜台的东西,问你要不要毛片(色情录象带),要不要旧西服,要不要兑换港币。
深圳市场的商品极大丰富令人眼界大开。物价的高企也令人膛目惊舌,一碗面条内地要1元这里5元,理一次发内地两三块钱这里最少15元。所有的购物一律是讲价交易,报价的水分与实际销价之间的悬殊差价令人大跌眼镜。通常在内地集贸市场购物砍价到七八成的经验搬用到这里坐地吃亏,大部分商品你砍去要价的一半带拐弯还不够,一定砍到两三成才是通价。
假冒伪劣商品的充斥也令人防不胜防。珠海在这上比深圳表现得更为肆无忌惮。当时的珠海,成了半公开走私进口垃圾西服的集散地和大卖场。走进珠海,不时凑到身边的人几乎都是问要不要旧西服的。只要你点头,马上把你领进设在居民区里的销售点。特意腾空的居民住室,大白天封闭的窗帘,满屋子的旧西服或挂在衣架上,或摆在木台上,或堆在水泥地上,散发着一股类似发了霉的异味。屋子里的人,有围拢买主一个劲忽悠的,还有埋头在一边整理、修补旧西服的,其中有用沾了化学粘接剂的补丁粘补西服破洞的,有用毛笔蘸着染料涂抹西服的,还有用刷子抹布刷洗西服上污垢的。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直恶心。原来在家时看见的那些穿得板板的动辄人前炫耀下的进口行头,竟然是这么个出身经历。也许因为先有了厌恶,那次我们同去的三人中,只有一位买了一件,我和另一位干脆没动心。
只是出一回远门,多少也该给家人和自己买点东西。在深圳,主要买了些日用品。在株海,就随手买了点穿的。妻子的,是一件花衬衣、一件印着飘马标记的棉织T恤,自己一条带金属卡子的皮带,分别买自随街的门市和摊床,记得T恤是要30元我给了12元,腰带要25元我给了10元。满以为价码砍得挺合算,等回家穿用了以后才明白:到底是“买卖精,买卖精,买的不如卖的精”啊。这回让珠海人给玩惨了,所买物件全数是假冒伪劣。妻子的花衬衫,洗了一水就缩成了儿童女装,T恤衫下水一搓就开始出裂缝,而我的腰带系了不到一个月就拦腰截断,从扣眼处一分为二了,于断头识得名曰皮带者实乃纸制品也。当时的株海市场就是这样骗人没商量。
从那以后,我又曾去过几次深圳、珠海。1987年所看见所经历的那些场景,许多早已不复存在。时间永是流动,事物都在变化。只是所有的变化都有个过程,而现在的变化往往就是以过去的变化为起点一步步走过来的。只有当时间跨度拉大以后,你再回首曾经的过去的时候,不能不惊叹:这世界变化真是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