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刘修如先生,关于长沙的记忆

http://s12/mw690/4d982a05gd5eb5fd5677b&690
http://s9/mw690/4d982a05gd5eb6043c7b8&690
http://s14/mw690/4d982a05gd5eb6130fead&690
http://s14/mw690/4d982a05g7bcabcf3e78d&690
关于刘修如,我前面博客多次提到,翻阅刘修如的访谈录,对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述古黎锟那里,我是第一次才接触到这个人物,因购买了不少他的藏书,对此人充满好奇。在他的藏书中,很难知道他的过去。从他的访谈录中才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的第一次婚姻是旧式包办婚姻,与原配生有两男两女。49年前夕,他匆忙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与家人失去了联系,解放后原配病故。
在台湾后,他与第二任妻子结婚(无生育,收一养女)。我在收购的旧书中,有不少签名本,其中就有胡宗南夫人赠予韵瑜女士(刘的第二位夫人)的《天地悠悠》(回忆与胡宗南的生活),还有著名作家钟梅音女士亲笔签名赠送给她夫人的书。当时也有陈立夫、卜少夫等亲笔签名给刘修如的书。
第三任夫人,是在刘修如晚年回长沙找故旧友人时(此时第二任夫人死于脑溢血),结识了其原好友(早去世)的遗孀。
闲话少述,翻开谈访录,得知刘修如正好在长沙大火前夕呆在长沙,以及他叙述当时长沙社会工作的一段历史。
刘修如是台湾的知名社会学者,其著述的社会学一书是大学教材,所以他的谈访记录很认真,对事情的描述也很清楚。
民国二十七年十月,刘修如先生从溆浦(时任汤恩伯集团军的干部训练班的政治教员),经芷江、贵阳到达重庆。刘听说潘公展在长沙担任湖南省政府秘书长一职,刚在重庆住不到一周的刘先生,立即搭乘民生公司的“长江”轮船下宜昌,在转船至长沙,找到潘公展,在潘的介绍下,进入新建成的机构“湖南抗战统一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就是有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兼任。下设三个组:设计组长刘修如,督导组长刘孟纯(张治中机要秘书),总务组长胡济石(黄少谷的同学,黄时任省政府执行秘书)。机构组建筹备工作还未完全结束,就发生了长沙大火。
大火的当晚,潘公展带领率领省政府人员,先绕道走湘潭、湘乡再兜回益阳、常德,然后西迁至沅陵。不久,潘公展回重庆任职。而此时刘修如却乘车到湘潭转宝庆,回新化探亲一周。
刘回到长沙后,“统一委员会”原址被烧毁,其组织自行解散了。刘修如则留在长沙,回省党部待命。由此可见当时的混乱情形。
民国二十八年一月,薛岳上任,省府迁往岳阳,长沙另设长沙行署。行署内设组训处,负责抗战动员业务,下设三个科,刘修如任第三科科长。
同年六月,第九战区长官部政治部设于长沙北门外的“耕园”,刘修如的一个老友正好在政治部人上校视察专员,在他的引荐下,刘修如也在政治部担任同一职务。当时的环境、军衔可谓是十分混乱。
工作不到三个月,刘修如接到其老友,蓝田师范学院公民训育系主任袁公为的来信,要刘先生去学院教书。刘修如于是在学院当起了教书匠,教授三民主义。三个月升为副教授。一年后回重庆受训,调入社会部任职。
从这些情况来看,当时长沙的社会工作处于一种类似无政府状态,没有有效的实施政府管理职能。
民国三十五年元月,原审查处撤销,新设社会处,刘修如任处长。直至民国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离开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