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3/large/4d96dd98jw1evce0azc34j208f0c6q32.jpg
编辑苔玲本周读 |《人间卧底》
马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38元。
这周继续在看马良的《人间卧底》。看他隔着时空回忆小时候的顽皮事,是个十足的善良且善感的小混蛋。他笔下的爸爸也温厚可爱:“前段时间,我发现父亲左手腕上并排戴着两块手表,很好奇问他为什么,爸爸笑说:‘没什么,它们都还在走啊,走得很好,我不忍心在它们之间做选择。’”如此种种,马良总能在一个个小故事中给我们带来朴素温暖的情感共鸣。
http://ww3/large/4d96dd98jw1evce0lqe87j208l0c0dg7.jpg 编辑赵维基本周读 |《丝绸之路新史》
[美]芮乐伟·韩森著,张湛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5年8月,49.80元。
本文基于考古所得历史文献残片、纺织品纹样、货币(及山寨货币)得出结论,丝路不是一条从长安直通罗马的贸易大道。事实上,在农业社会,无论是罗马还是汉唐明的辐射能力都无法覆盖整条丝路。真正串起这条贸易路线的是中亚无数500公里之内的小额贸易。在周边中国、伊朗、贵霜、拜占庭鼎盛的时期,才能做到中国-贵霜/伊朗、拜占庭-伊朗、西罗马-拜占庭这样大面积但是分段的文化交流。丝路可以被认为是所有帝国的边疆,当帝国解体,失去了对边疆的控制能力,那些砸钱砸出来的大规模商贸随即消失,内亚便又退回到小范围以物易物的贸易形式。因此,一路一带同样也是个砸钱的行为,而且必须中俄欧三方同时砸钱才能贯通。由于内亚也是俄罗斯的边疆,如果俄罗斯的经济不能有效地辐射到内亚,中欧两端的贸易最后也就出现类似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状态——陆路运输受阻,所以诞生了(当年危险系数更高的)远洋运输。可以想象,在近期和中期,丝路经济带貌似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潜力。
彩蛋:凯撒穿的那条丝袍子更可能是小亚细亚那边做的。煮茧缫丝很多地区都会,只是丝的长度和纺织品质量不及中国而已,最后被中国的“高科技(煮活茧而不是等蛾子飞了)”逼灭绝了。
http://ww4/large/4d96dd98jw1evce13t0frj208o0bu3yo.jpg 研究员露露本周读 |《自私的基因》
[英]理查德·道金斯著,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9月,68元。
本来就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无需过多褒扬。一本好的书,必然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内容吸引人,可以开拓眼界,二是具有趣味性,让你爱不释手。《自私的基因》就是集大成者。生物进化、基因的秘密,都是非常令人着迷的话题,也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但是相关的书籍大多晦涩难读。理查德·道金斯的这本书非常具有趣味性,深奥的科学变得非常的可爱,而在你爱不释手的阅读之后,又会脑洞大开,增长学识。
http://ww3/large/4d96dd98jw1evce1d5ndtj208i0c3glv.jpg 编辑鹿小本周读 |《我的凉山兄弟:毒品、爱滋与流动青年》
刘绍华著,台湾群学出版,2013年1月21日。
田野扎实写得漂亮,以至于作为一个读者,不想剧透一点点以影响其他读者,扎实的学术论文竟然可以引人入胜的!
http://ww3/large/4d96dd98jw1evce1l38n9j20c80gcjsu.jpg 研究员浪漫本周读 |《三联生活周刊》848期
2015.8.10 第32期 《1937~1945抗日战争全记录 中国:浴火重生》
上一期就想推荐这期,但这本专题留在我的包里,陪我出差又回来,或者在上班的地铁上,断断续续读起,又被各种其他事件、读物或是微信中途插入,终归是读完了。对我来说,关于那段知道的不知道的历史,总归还是了解的少。我想不仅是信息量的多少,也不是阶段、脉络的梳理,那一整个时代的无穷的事件,我不是研究者,但我不知道的是如何去理解那段历史与我的关系。好吧,我露底了,我是个无知浅薄的人……anyway,回到这期专题,一本杂志之力,主线清晰,态度严谨,脉络分明,应该上中学课本,单独开一门课,读书与课外活动各半,不得占用挤压,成绩视为升学就业必备记录,必须的。
http://ww2/large/4d96dd98jw1evce2ix3zyj208f0c60t7.jpg 编辑圆耳朵本周读 |《在新疆》
刘亮程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10月,42.80元。
丹丹还在的时候,喜欢李娟得不得了,看桑格格大V喊李娟“老李”,看李娟的诗歌《旱獭》简直目“泫”神迷。因此,在办公室只要喊一声“少先队员”(那是李娟,也许是《冬牧场》里的一只山羊的名字),她就忍不住“吃吃笑”。倒像个戳中笑点的暗号。
后来里斯本也跟我说,刘亮程写的新疆也可好看了。他狠喜欢。我点点头,“嗯”一声。这一“嗯”就“嗯”到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有几场关于边疆的讲座——人太多了,于是我安慰自己,不如看他们的作品吧。毕竟新疆,不是长在沈苇、刘亮程们的脸皮上。
结果,一读,呆了。读到第四、五篇,只能是很舍不得吃似得一点点往下翻。《一片叶子下生活》里,伊是诗人。那种天地悠过客匆……的童话人生啊,似雾非雾,轻盈而漂亮,我无法描述。《龟兹驴志》里,伊是逗趣生物学家。他给驴子立传,我现在脑子都是爱尥蹶子的驴,听得懂人话,斜睨了大眼珠子色眯眯的神态。但驴也可怜,死的时候,“一下子卧倒在地,像一架草棚塌了似的。”“自律”得几近心酸,基本上这样之后“顶多一两天,就断气了。”刘老师还可以是人类学家,写割礼,写托包克游戏(玩羊髀矢),里面两个年青人活到老汉的年纪,为了块骨头,斗智斗勇斗心术……
他很爱用一个词:黄熟。土味,馕味,稻粮味。
也许是新疆地广人稀,又缓慢又懒惰,刘亮程的内心世界或许也是人烟稀少的。不吵,不闹。植物、动物满坑满谷,人也活得接近前两者,不吵,不闹。在新疆的人,语言、感受、心灵全部在紧闭双唇后的另一种语言里。愈寂静,愈无边。
http://ww1/large/4d96dd98jw1evce31th21j20930bc74i.jpg 编辑里斯本本周读 |《何有此生》
[日]中岛幼八著,三联书店·生活书店,2015年8月,39元。
上个月我刚听说有这么一本书,是满洲开拓团日本后裔写的,据说作者还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才回日本,没细想,预购的书到手之后一翻才发现不得了,作者中岛幼八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是我老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面的宁安县沙兰屯。大三写学年论文的时候,我就写过沙兰屯泥石流灾害的媒体报道对灾害危机管理的影响,我跟这个地方还真是有微小的缘分。就这样,本着了解故乡的目标,我慢慢读了十几页,发现这本朴实的回忆录还真不得了,充满了感情,语言平实亲切,跟听东北话差不多。在上海书展上,我见到了中岛幼八先生,老人七十来岁,精神头超好,中日文切换自如,对所有人都毕恭毕敬,十分可爱。他讲了很多以前的事情,还展示了小时候穿过、不舍得丢弃的旧衣服。说到中国养父母和少年朋友的时候,他屡屡动情哽咽,是真的对中国有感情。中岛先生小时候的一位老师曾对他说,希望他回日本以后能用有点特殊的身份努力推动中日交流,没想到之后他真的做到了,不仅在水利合作等科技方面,还在晚年能以中日文同时出版这本回忆录来细数普通中国人、日本人之间的关系。
周末愉快!敬请期待下期!
【组稿编辑:勤奋学习有乐趣的到老师】
马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38元。
这周继续在看马良的《人间卧底》。看他隔着时空回忆小时候的顽皮事,是个十足的善良且善感的小混蛋。他笔下的爸爸也温厚可爱:“前段时间,我发现父亲左手腕上并排戴着两块手表,很好奇问他为什么,爸爸笑说:‘没什么,它们都还在走啊,走得很好,我不忍心在它们之间做选择。’”如此种种,马良总能在一个个小故事中给我们带来朴素温暖的情感共鸣。
http://ww3/large/4d96dd98jw1evce0lqe87j208l0c0dg7.jpg 编辑赵维基本周读 |《丝绸之路新史》
[美]芮乐伟·韩森著,张湛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5年8月,49.80元。
本文基于考古所得历史文献残片、纺织品纹样、货币(及山寨货币)得出结论,丝路不是一条从长安直通罗马的贸易大道。事实上,在农业社会,无论是罗马还是汉唐明的辐射能力都无法覆盖整条丝路。真正串起这条贸易路线的是中亚无数500公里之内的小额贸易。在周边中国、伊朗、贵霜、拜占庭鼎盛的时期,才能做到中国-贵霜/伊朗、拜占庭-伊朗、西罗马-拜占庭这样大面积但是分段的文化交流。丝路可以被认为是所有帝国的边疆,当帝国解体,失去了对边疆的控制能力,那些砸钱砸出来的大规模商贸随即消失,内亚便又退回到小范围以物易物的贸易形式。因此,一路一带同样也是个砸钱的行为,而且必须中俄欧三方同时砸钱才能贯通。由于内亚也是俄罗斯的边疆,如果俄罗斯的经济不能有效地辐射到内亚,中欧两端的贸易最后也就出现类似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状态——陆路运输受阻,所以诞生了(当年危险系数更高的)远洋运输。可以想象,在近期和中期,丝路经济带貌似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潜力。
彩蛋:凯撒穿的那条丝袍子更可能是小亚细亚那边做的。煮茧缫丝很多地区都会,只是丝的长度和纺织品质量不及中国而已,最后被中国的“高科技(煮活茧而不是等蛾子飞了)”逼灭绝了。
http://ww4/large/4d96dd98jw1evce13t0frj208o0bu3yo.jpg 研究员露露本周读 |《自私的基因》
[英]理查德·道金斯著,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9月,68元。
本来就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无需过多褒扬。一本好的书,必然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内容吸引人,可以开拓眼界,二是具有趣味性,让你爱不释手。《自私的基因》就是集大成者。生物进化、基因的秘密,都是非常令人着迷的话题,也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但是相关的书籍大多晦涩难读。理查德·道金斯的这本书非常具有趣味性,深奥的科学变得非常的可爱,而在你爱不释手的阅读之后,又会脑洞大开,增长学识。
http://ww3/large/4d96dd98jw1evce1d5ndtj208i0c3glv.jpg 编辑鹿小本周读 |《我的凉山兄弟:毒品、爱滋与流动青年》
刘绍华著,台湾群学出版,2013年1月21日。
田野扎实写得漂亮,以至于作为一个读者,不想剧透一点点以影响其他读者,扎实的学术论文竟然可以引人入胜的!
http://ww3/large/4d96dd98jw1evce1l38n9j20c80gcjsu.jpg 研究员浪漫本周读 |《三联生活周刊》848期
2015.8.10 第32期 《1937~1945抗日战争全记录 中国:浴火重生》
上一期就想推荐这期,但这本专题留在我的包里,陪我出差又回来,或者在上班的地铁上,断断续续读起,又被各种其他事件、读物或是微信中途插入,终归是读完了。对我来说,关于那段知道的不知道的历史,总归还是了解的少。我想不仅是信息量的多少,也不是阶段、脉络的梳理,那一整个时代的无穷的事件,我不是研究者,但我不知道的是如何去理解那段历史与我的关系。好吧,我露底了,我是个无知浅薄的人……anyway,回到这期专题,一本杂志之力,主线清晰,态度严谨,脉络分明,应该上中学课本,单独开一门课,读书与课外活动各半,不得占用挤压,成绩视为升学就业必备记录,必须的。
http://ww2/large/4d96dd98jw1evce2ix3zyj208f0c60t7.jpg 编辑圆耳朵本周读 |《在新疆》
刘亮程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10月,42.80元。
丹丹还在的时候,喜欢李娟得不得了,看桑格格大V喊李娟“老李”,看李娟的诗歌《旱獭》简直目“泫”神迷。因此,在办公室只要喊一声“少先队员”(那是李娟,也许是《冬牧场》里的一只山羊的名字),她就忍不住“吃吃笑”。倒像个戳中笑点的暗号。
后来里斯本也跟我说,刘亮程写的新疆也可好看了。他狠喜欢。我点点头,“嗯”一声。这一“嗯”就“嗯”到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有几场关于边疆的讲座——人太多了,于是我安慰自己,不如看他们的作品吧。毕竟新疆,不是长在沈苇、刘亮程们的脸皮上。
结果,一读,呆了。读到第四、五篇,只能是很舍不得吃似得一点点往下翻。《一片叶子下生活》里,伊是诗人。那种天地悠过客匆……的童话人生啊,似雾非雾,轻盈而漂亮,我无法描述。《龟兹驴志》里,伊是逗趣生物学家。他给驴子立传,我现在脑子都是爱尥蹶子的驴,听得懂人话,斜睨了大眼珠子色眯眯的神态。但驴也可怜,死的时候,“一下子卧倒在地,像一架草棚塌了似的。”“自律”得几近心酸,基本上这样之后“顶多一两天,就断气了。”刘老师还可以是人类学家,写割礼,写托包克游戏(玩羊髀矢),里面两个年青人活到老汉的年纪,为了块骨头,斗智斗勇斗心术……
他很爱用一个词:黄熟。土味,馕味,稻粮味。
也许是新疆地广人稀,又缓慢又懒惰,刘亮程的内心世界或许也是人烟稀少的。不吵,不闹。植物、动物满坑满谷,人也活得接近前两者,不吵,不闹。在新疆的人,语言、感受、心灵全部在紧闭双唇后的另一种语言里。愈寂静,愈无边。
http://ww1/large/4d96dd98jw1evce31th21j20930bc74i.jpg 编辑里斯本本周读 |《何有此生》
[日]中岛幼八著,三联书店·生活书店,2015年8月,39元。
上个月我刚听说有这么一本书,是满洲开拓团日本后裔写的,据说作者还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才回日本,没细想,预购的书到手之后一翻才发现不得了,作者中岛幼八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就是我老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面的宁安县沙兰屯。大三写学年论文的时候,我就写过沙兰屯泥石流灾害的媒体报道对灾害危机管理的影响,我跟这个地方还真是有微小的缘分。就这样,本着了解故乡的目标,我慢慢读了十几页,发现这本朴实的回忆录还真不得了,充满了感情,语言平实亲切,跟听东北话差不多。在上海书展上,我见到了中岛幼八先生,老人七十来岁,精神头超好,中日文切换自如,对所有人都毕恭毕敬,十分可爱。他讲了很多以前的事情,还展示了小时候穿过、不舍得丢弃的旧衣服。说到中国养父母和少年朋友的时候,他屡屡动情哽咽,是真的对中国有感情。中岛先生小时候的一位老师曾对他说,希望他回日本以后能用有点特殊的身份努力推动中日交流,没想到之后他真的做到了,不仅在水利合作等科技方面,还在晚年能以中日文同时出版这本回忆录来细数普通中国人、日本人之间的关系。
周末愉快!敬请期待下期!
【组稿编辑:勤奋学习有乐趣的到老师】